中國可以不要特斯拉,但特斯拉離不開中國
特斯拉在華建廠似乎指日可待,但到底會不會國產、何時國產、哪些車型國產等,只有風暴中心的少數人知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821.htm也許是特斯拉和上海方面還在博弈,也許是第三方勢力的干擾——比如川普方面不希望制造業的明日之星跑路中國,比如中國本土汽車力量們緊急游說(尤其是本土創業公司,心情應該是很不平靜的),一切都有可能。

跟特斯拉一起玩,可能會被“玩死”
特斯拉給整個汽車新能源行業或者是說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對國內新能源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而言,如果在宣傳品牌和產品的時候,沒有和特斯拉一較高下的勇氣,估計自己都不好意思。宣稱自己是狼,當狼真來了的時候,孰強孰弱,可不是自己口水的一廂情愿。
國內的新能源市場不是沒有用心造車的企業,但大多數都是拿虛標的里程說事,粗制濫造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很多消費者并不排斥新能源汽車,甚至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結果呢?大多數敢于“嘗鮮”的消費者們都變成了廠家們的“小白鼠”,錢沒少花,但體驗遠遠不及傳統燃油車。

如果特斯拉在此時(國產)進入中國,幾乎就是狼入羊群。以Model 3為例,如果國產的價格可以做到30萬以下,對于那些還在一門心思想著如何“騙補”的自主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甚至對于整個中國的電動車行業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的到來,將迫使自主品牌加速自我提(救)升(贖),有利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勝劣汰,進而整體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利好整個產業,也利好廣大消費者。

特斯拉國產看似板上釘釘,但仍有阻力
中國市場是特斯拉無法規避的存在,在華建廠也是特斯拉需求突破的關鍵一步,但卻會對中國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產生強烈的沖擊,勢必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
除了上文所說的“第三方勢力”的干擾和本土汽車力量的阻礙以外,特斯拉想要獨資建廠,游離于“技術分享”的紅利之外,是影響其在華建廠的重要因素。

但就目前的情況分析,中國可以不要特斯拉,但特斯拉離不開中國市場。
這使得特斯拉在華建廠并沒有太多的談判優勢,結果可能不會完全如意,為此,一方做出讓步,顯得很有必要。
顯然,這還要經歷一個艱難的談判過程。
HeyCars:
對特斯拉來說,在華建廠幾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能否抓住這顆救命稻草,就看雙方博弈的讓步程度。
對中國的電動車企來說,特斯拉國產極具“侵略性”,尤其對那些對標特斯拉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而言,或將形成毀滅性的打擊。但如果不能翻越這座“大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之路將難以走上正軌,至少,時間會被無限延長。
不論特斯拉在華建廠的結果如何,消費者始終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