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特斯拉的歷史 中國車企的前“車”之鑒

        特斯拉的歷史 中國車企的前“車”之鑒

        作者: 時間:2018-05-21 來源:上海有色網 收藏

          中國建廠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167.htm

          5月10日,(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中國市場占全球銷量的兩成,馬斯克曾表示,在華建廠是布局的關鍵一環。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顯示,特斯拉本次建廠并不涉及開發、制造和銷售汽車,只是涉及研究和試驗發展。早在去年2月,有媒體報道表示,特斯拉將與中方合資在上海臨港建設年產50萬輛的生產基地,不過隨后特斯拉和上海臨港都發布公告澄清此傳言并不屬實。

          雖然馬斯克頻繁的表達出在華設立超級工廠的意愿,但實質性的進展卻寥寥無幾。不過市場上對于特斯拉的后續發展,有著種種猜測。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顏偉表示,特斯拉顯露出的超級工程想法與本次建廠應該有一定的聯系。他認為:“電動汽車的零部件企業大都聚集在長三角地區,這一區域物流配送效率高,適合建廠生產。除了上海就是南京周邊,當然上海的可能性最大?!?/p>

          滬上一家券商的汽車分析師也表示,“在上海成立的這家特斯拉從注冊性質上看不是生產性質,但我認為未來在華生產對特斯拉來講還是具有很大吸引力,可以帶動銷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

        blob.png


          高鈷價轉戰新技術 前途坎坷仍未知

          SMM發布的某文中表示,5月7日彭博消息,馬斯克在上周四在與分析師進行有關收入的話題探討時表示,特斯拉汽車將減少對鈷資源的依賴 。該公司已經削減了電池中鈷的占比,畢竟鈷是一種非常昂貴的金屬。馬斯克表示:“我們認為鈷資源的獲取依然很難。”

          作為兩年內增幅近三倍的鈷價,一路高歌的爆炸式增長,這對于下游的用鈷大戶——汽車行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據SMM翻譯自的彭博新聞:雖然特斯拉一直在使用含有更少鈷型號的電池,但是目前特斯拉生產的每輛汽車仍然要消耗約4.5公斤鈷,其他行業也在朝著降低鈷使用量的電池發展,該咨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Simon Moores表示,行業需要更多的鈷資源,全球對剛果的依賴還將會增加,所以鈷供應難題并未被解決掉。不僅如此,該公司還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含鈷電池被其他技術完全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據悉,特斯拉近日發布“減鈷用鎳”戰略,同時大力投入對于高鎳三元的開發和使用,為特斯拉提供鋰離子電池的是日本的松下公司,是全球掌握高鎳三元量產技術的數家公司之一,采用的是鎳鈷鋁酸鋰(NCA),比例為8:1.5:0.5。但是市場對于含鈷電池技術的替代仍然處于保留意見,面對高昂的材料成本和難以一蹴而就的技術變革,對于“鋼鐵俠”來說,可能又是一件煩心事。

          特斯拉的歷史 中國車企的前“車”之鑒

          自從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之后,似乎對于國內車企而言,不單單是發現誰在裸泳那么簡單,退潮過后,不少車企直接擱淺在沙灘上,似乎連繼續游泳的機會都沒有,也有不少車企成功進入巨大井噴的市場大海,卻沒有躲過海中隱藏的暗礁。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呈現出“戰國”時代,傳統車企或與新能源汽車廠商合并,或是自己轉型做電動領域,同時被巨大市場所吸引,不少新出現的電動廠商也開始嶄露頭角,更有甚者,國外的造車勢力虎視眈眈,尤其是遍布各大頭條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消息,對于國內車企而言,似乎并不如消費者來的那么歡喜,是“鯰魚”——刺激國內汽車競爭,給未來國內汽車廠商培養新時代電動車人才;還是“入侵生物”——徹底摧毀國內本就艱難而行的產商造車之路?這個結果可能只能由時間來證明了。

          在外國車企不斷滲入國內市場的同時,國內的汽車商家也在不停的洗牌收購,甚至是一些汽車行業外的企業也紛紛擠入這個大風口中。

          2018年5月15日,長園集團披露《關于收到格力集團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的提示性公告》。根據公告,格力集團擬通過部分要約方式取得其20%的股份,要約價格19.8元/股,相比于長園集團停牌前價格溢價14.06%,以要約價格計算,收購所需資金總額約52.46億元。

          這是繼一年多以前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受阻之后,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發起的又一次沖鋒。資料顯示,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的長園集團于1986年由中科院創建,由于長園集團的主營業務包括與電動汽車相關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所以這次收購再次引起了業界關于“格力造車”的猜測。

          對于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車布局,市場上有著種種猜疑,尤其是結合格力電器的突然不分紅,或有市場人士認為其兩者可能有一定的聯系。

          相比于“董小姐”的布局造車之路,近日,京威股份收購江蘇卡威的議案卻沒有那么好運,據悉,收購失敗的原因是“在業績承諾方面,經反復溝通與磋商,交易雙方未達成一致”。

          京威股份近年來對于跨界造車的雄心壯志非常明顯,據相中國汽車報顯示,2017年,京威股份先是擬投資超過80億元在德國建設新能源汽車廠;后來又擬投資5.4億元,與其他公司合資組建“寧波京威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生產鈦酸鋰電池,接著又發布公告稱,將與其他公司合作,在寧波市奉化區投資建設年產30萬輛的清潔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規劃總投資約人民幣170億元。在德國和寧波的項目均未有大進展的情況下,京威股份在今年3月又公告,準備在秦皇島投資建設一個年產30萬輛高端新能源整車的生產基地,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160億元。但是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遲遲沒有回報,最終股東對其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產生了分歧。

          據相關資料顯示:據了解,2015年京威股份就開始對外發債,僅2017年新增借款金額就有11.87億元,包括公司債券5億元,銀行貸款3.37億元,其他借款3.5億元。2018年1月京威股份又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2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和償還公司債券。而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由2012年上市之初的7.7%,上升到2017年的52.16%。 如果以盈利性來判斷是否成功的話,京威股份到目前為止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拓展皆為失敗。

          如果以盈利性來判斷是否成功的話,京威股份到目前為止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拓展皆為失敗。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猶如一個圍城,城外的企業擠破頭想進去,城內的企業的狀況也只有自己知道,或許,所謂的“風口”不單單能把所有前方的物品吹起,同時也是伴隨著“浪尖”的存在。一哄而上的投資者們,誰將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特斯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兴安县| 无锡市| 探索| 乾安县| 中宁县| 兴文县| 栾城县| 东兰县| 读书| 睢宁县| 礼泉县| 保德县| 文成县| 罗山县| 嘉鱼县| 绵竹市| 青川县| 南华县| 江口县| 和平区| 宽甸| 富蕴县| 绿春县| 革吉县| 宜宾县| 汕尾市| 高平市| 南木林县| 南雄市| 临猗县| 叙永县| 军事| 巴东县| 福海县| 武川县| 舞阳县| 葵青区| 安吉县| 霍邱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