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深陷召回困局 特斯拉還值得中國造車新勢力學習嗎?

        深陷召回困局 特斯拉還值得中國造車新勢力學習嗎?

        作者: 時間:2018-05-09 來源:OFweek新能源汽車網 收藏
        編者按:特斯拉屢次實施召回,被認為是生產制造不成熟的表現,但在特斯拉的粉絲看來,反而是對客戶一種負責任的體現。

          造車就是個燒錢的游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32.htm

          實際上,國內很多新興的造車實力幾乎都把作為趕超的對象。而新興造車企業之所以能夠在近幾年飛速成長,主要還是因為它們趕上了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的大好時機。

          趁著傳統車企還在轉型的空檔期,這些新興造車企業從產品研發初期就瞄著這四個方向去,講個PPT、發個概念車,很容易就能吸引大量資本的關注,從A輪、B輪直到IPO,慢慢通過資本的力量實現造車夢想。

          可是直到如今,唯一一個能做到大規模量產車型的新興造車企業卻只有一家,這是為什么呢?

          由于汽車行業畢竟是重資產模式占主導,必然不能用互聯網行業的思路來看待問題。沒有基礎業務和生產經驗作支撐,這些沒有基礎的新興造車企業一旦決定造車就要投入大量的資本用于研發、生產、測試等各種環節,這些都是非常燒錢的項目。

          新興造車企業的進展都不盡人心意,以國內的新興造車勢力為例,目前還有一家企業能夠真正量產。賈躍亭投資的法拉第未來嚴重拖垮了樂視的資金鏈甚至讓樂視易主。上百億美金打水漂,就算是賈躍亭親自撲在造車第一線,真正交付用戶的時間依然是遙遙無期;在國內已經上市許久的蔚來ES8雖然敲定了代工的模式,但是目前依然沒有聽到其交付訂單的消息;其它的諸如小鵬汽車、拜騰汽車想將車量產更是遙遙無期。

        blob.png

          即使是作為明星代表的,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多次陷入資金鏈斷裂險些破產的局面,2017年的虧損更是超過23億美元,未來Model3新生產線的開辟和其它新品研發都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未來特斯拉如果沒有辦法融到新錢,那么特斯拉未來依然有破產的風險。

          事實上,一直以來,特斯拉都還處在燒錢的過程中。根據剛剛公布的季報顯示,特斯拉在截至3月31日為止的第一季度就虧損了7.096億美元,合每股虧損4.19美元,虧損額同比擴大逾一倍,上年同期虧損總額和每股虧損分別為3.303億美元和2.04美元。

          特斯拉警告稱將在二季度對旗下汽車Model 3停產約10天,其中包括最近一次在4月的停產。暫時停產顯示出,裝配線還需要進行調整,才能達成6月底前周產5000輛Model3的目標。

          已經量產多年的特斯拉尚處在長期難以盈利的困境中,新興車企的造車難度更是可想而知。實際上,傳統車企的新車研發周期至少也需要5-8年左右,車身安全檢測、動力底盤匹配、長期可靠性驗證等環節一個都不能省,而且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即便是這些新興造車企業背后有雄厚的資本支撐,要想在短時間內拿出量產產品也仍然并非易事。

          特斯拉召回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那么,一直以來吹捧特斯拉的行業人士是不是應該反思:走在新興造車領域第一梯隊、市值超過通用汽車的特斯拉在造車之路上都走得如此艱難,其他一眾高喊著顛覆與創新的造車新兵們還會有戲嗎?

          特斯拉成為被追捧的標桿,無論你承不承認,已經都是明擺著的現象。特別是許多國內的新興制造,更愿意以特斯拉為榜樣。其中,既有樂視制造的大起大落、更有蔚來造車的諸多不確定性,而更多的互聯網車企,為了爭先恐后的進入這一制造領域,甚至將形式做的非常唬人,而內容上卻是漫不經心,像樂視的大起大落以及蔚來造車的諸多不確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問題。炒作概念,玩資本游戲的取巧手段是不是應該引起中國的新興制造一些警示?

          試想,如果這些只愿報喜、不愿報憂的新興制造,一旦遇到特斯拉式的諸多問題,又該怎么辦呢?!況且,這些問題從技術、到解決問題的召回方案,哪一個都需要更大的投入,所以,如果行業沒有一個對新興制造更高的準入標準,就容易讓制造舉步維艱!往小了說這些新興企業是在浪費股東的資本,而往大了講,則是在牽制中國新制造的整體進步。

          實際上,新興造車企業們對汽車行業的意義絕對到不了顛覆的地步,只是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多新氣象、新概念而已。只是在傳統車企完成轉身之前,留給這些造車新兵們的時間窗口已經很小了。

          面對每況愈下的形勢,特斯拉加快入華造車進程或許能扭轉其目前遇到的量產難題,但這要要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臉色,目前中美貿易戰正在關鍵時刻,中國對外開放汽車市場,開放多少取決于美國政府有多大的誠意。好消息是,隨著中國取消對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的限制,特斯拉無疑將進一步加快入華的決策進程,而開放后的國內市場也將帶給特斯拉全新的營收增長點。

          點評:作為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汽車行業不是簡單的引進互聯網思維就能被顛覆的,互聯網行業的運營模式能夠被汽車行業借鑒,但是如果互聯網企業的天真就在于認為自己也能造車了。看看榜樣,走在前面的特斯拉都步履維艱,中國的這批造車新勢力除了吹吹概念,講講PPT,又有啥自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呢?沒有精鋼鉆就別攬瓷器活兒,如果還有人想造車,想想老賈吧,得有多大的勇氣才能為夢想窒息一回。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特斯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横山县| 砀山县| 嵊泗县| 西青区| 荃湾区| 什邡市| 喀喇沁旗| 易门县| 远安县| 青龙| 深泽县| 平和县| 文登市| 三亚市| 赤水市| 富平县| 台南县| 桑日县| 兰州市| 留坝县| 当雄县| 洪雅县| 荃湾区| 瓮安县| 阳信县| 浦江县| 德清县| 疏勒县| 靖安县| 彩票| 平舆县| 靖宇县| 合山市| 闵行区| 怀化市| 拉萨市| 儋州市| 金塔县| 新河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