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對運營商的啟示
中興事件雖然還沒有最終結果,但是網絡上已經有因“美商務部允許中興補充材料”、“美來華談判人員表示會把中興事件匯報給特朗普”等而樂觀的消息。我們暫且不論中興事件的未來走向和最終結果。這個事件除了給通信行業的設備商敲響了警鐘外,運營商也應該有所驚醒。因為,任何在關鍵業務點不能獨立的企業,都有可能面臨隨時被“卡脖子”的風險和壓力。現在中興正承受著這樣的壓力,運營商被“卡脖子”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02.htm一、“前向收費”模式單一,或卡住了運營商的“脖子”
因被芯片“卡脖子”,網絡上甚至有了中興要破產的傳言。運營商雖然還沒有明顯的被“卡脖子”的限制,但是行業真正的瓶頸已經越來越明顯。這其中有監管層的強力“限價”影響,有因牌照而壟斷的依懶性,當然更多其實還是行業自身業務短缺的因素。運營商傳統的業務模式都是向用戶收費。我們不用翻看過往年份的業績情況,僅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就已經說明,運營商整體面對的經營困境。從通信行業內部看,用超過一倍的業務增量換來不足十個百分點的營收增長,而且這樣的量收剪刀差未來還會持續下去;從通信互聯網行業整體看,運營商的營收和利潤已經被互聯網公司甩開了幾條街。
在5G到來前的后4G時代,運營商面臨的競爭已經升級為肉搏戰。相繼失去人口紅利和政策紅利后,在大視頻+大流量+不限量下,現有的前向收費模式面臨諸多限制,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降價,已經讓用戶掏錢支付通信費已經越來越難。運營商應該借鑒國家層面曾經的“農業費改稅”,并最終取消農業稅模式,變從農民手上直接收稅的“前向收費”模式為各種消費稅的“后向收費”。后向收費實際上已經成為運營商轉型的迫切需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現在包括監管層面的提速降費、行業的增值業務等各種行業限制,都是針對前向收費而設計的。沒有無法在營收模式上實現突破,那么運營商翻身的機會就越來越小。
二、線上渠道商過于集中,突圍已經不易
互聯網雖然是個非常放開的空間,但是現在國內的互聯網應用已經不斷集中,要么是BATJ,要么屬于BATJ系列。雖然運營商擁有最近的互聯網入口,但是在線上的話語權卻非常有限。中國聯通的各種王卡、寶卡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聚集超過一個億的用戶規模,BATJ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渠道資源,也是成功獲客的關鍵。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年底時,各種騰訊系應用都在強力植入推廣王卡,并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短期內快速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2017年,中國聯通走出過去的頹勢,與BATJ等的內容和線上資源支撐密不可分。
現在運營商線下渠道資源已經飽和,靠線下獲客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相信大家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向線上轉型,我們現在還不敢說BATJ等互聯網大佬卡住了運營商的脖子,但是至少運營商已經是弱勢的一方了。除了與BATJ合作外,運營商當然可以培育自己的線上渠道,只是這樣的培育過程不但耗時費力,而且也不一定湊效。原因就是BATJ已經把持了消費互聯網領域的絕大多數應用,任何與生活場景關聯度低的渠道獲客能力都要大打折扣。當然這并不是說運營商就要束手待斃,而是說運營商必須看清這樣的形勢,抓緊轉型。就拿最簡單的微信公眾號來說,運營商的粉絲關注量和業務承載能力是否已經滿足了市場發展需求呢?大家都可以輕松的來體驗嘗試后,說出自己的感受。至少我的感受是不盡如人意,或者是太不盡如人意。
三、物聯網收益太低,運營商亟需向下游產業延伸
如果說4G時代成就了BATJ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的頭把交椅地位,那么在未來的5G時代,誰抓住了NB-IoT的風口,誰就可以更輕松的獲得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領導地位。然而對物聯網有過深入分析和研究的行業人員都清楚,當前的互聯網收益實在是太低。從前那種計劃靠規模來彌補收益不足的設想已經被證偽。一方面有市場認知不夠等軟實力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受物聯網終端硬件短缺等方面的影響。對于軟實力的提升,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時間過程,更需要成功的范例進行體驗式推廣。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硬件限制了物聯網的發展和效益。運營商要拋棄那種一說物聯網就只盯著上游連接的角色定位,而是要把收益的視角放寬到上下游聯動。
現在的物聯網應用中,主要的資金都用戶購買終端硬件,真正屬于運營商的連接價值微乎其微。提升高價終端硬件的市場化和普及率本身就比較困難,推廣這樣的物聯網應用的難度就可想而知。初期的投資較大,而收益需要三到五年才能顯現出來,這已經是需求企業最大的建設障礙。像現在常說的智能井蓋、智能路燈等物聯網應用中,運營商還局限于提供通道卡的角色。要大規模推廣互聯網,運營商就需要進行大規模市場培育,其中首先要斬斷從物聯網終端硬件開始的高價傳導。運營商可以也應該向下游企業投資入股,一方面強化下游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以推出質優價低的硬件,一方面從硬件處獲得部分收益以獲取物聯網的發展成果。即使從培育物聯網行業發展,占據工業互聯網領導地位的角度考慮,向產業下游延伸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內容。
相信中興事件給支持“中國制造2025”的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啟示。現在各種媒體中相關的報道已經鋪天蓋地。作為通信行業重要成員的運營商,相對其他行業來說需要汲取的經驗和教訓應該也不會少。除了本文提到的這些,類似“內容”缺失的影響、合規風控管理失當等等問題也應該成為運營商重點加強的方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