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大戰 顯示行業核心科技在誰手里
LED顯示屏 自主研發但競爭激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784.htmLED顯示屏算是中國發展較為不錯的產業,過去幾年LED顯示器企業幾乎都采用cree、日亞等國外廠商的芯片或者其芯片封裝成的的燈珠,不過隨著國內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芯片廠商的崛起,國內顯示屏企業開始大量使用國產產品。

中國在LED大屏領域基本掌握核心技術 但是存在競爭激烈 創新不足的情況
可以說LED顯示屏的核心科技基本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基本實現了上游芯片高速增長,中游封裝平穩發展,下游應用維持快速增長態勢。即便沒有外國企業的支持,中國LED顯示屏的產業也可以自主發展,并且技術水平并沒有代差。
不過值得注意是,led顯示屏行業入門門檻低,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不注重技術積累以及創新投入。很多中小企業都淪為代工品牌,產品相互之間的差異并不大。目前中國市場的需求增長暫時還能維持眾多品牌的生存,但是未來市場一旦有變,中國LED顯示屏行業就會有大洗牌。

Micro LED等技術的發展需要時刻關注
雖然目前來看中國LED顯示屏的技術積累還不錯,但是隨著Mini LED以及Micro LED等技術的發展,中國必須保持最前沿的技術跟隨。同時中國要在產品應用設計上多下功夫,目前中國現有LED顯示屏品牌多達上百個,眾多品牌的解決方案極為類似,如果不針對市場進行優化,未來很可能無法爭奪市場主動權。
VR顯示大熱 綜合實力的較量
這幾年中國的VR顯示產業也非常火熱。VR產業囊括的技術非常豐富。VR集合微型顯示、交互技術、光學器件、開發引擎、全景相機、行業應用等技術為一體。對于一個國家的科技硬實力其實有很高的要求。中國在上述的諸多領域其實并沒有主導權,不過很多中國企業一直跟進研發,可以說整體的發展是值得肯定的。

VR眼鏡的構成 同時說明VR產業是多技術融合的產業
在顯示方面,目前VR技術主要依托于OLED顯示屏幕。中國在小尺寸OLED屏幕的積累沒有三星強勢,產量還不夠。大多數的OLED屏幕都供給手機使用,因此無法有力支撐VR產業的需求。不過未來隨著中國OLED面板產量的提高,相信OLED面板的供給量會較為充沛。
芯片處理以及軟件應用方面一直是中國VR產業的軟肋。其實在手機領域我們也可以發現大多是手機的處理器還是高通的。中國自主的處理器GPU能力并不強,而VR恰恰對于GPU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因此這方面中國還要積極的追趕。同時現在很多VR應用還是基于Unity3D、Unreal Engine 4等引擎。中國VR廠商目前還沒有實力打造出具有生態潛力的開發引擎。

虛擬4引擎 很多VR軟件依托此開發環境
虛擬現實交互技術方面,中國整體實力不差,在算法上可謂各有千秋。這方面并不算中國的短板,但是中國的VR企業很多都生存壓力山大,主要依靠風投存活,未來在創新方面的投入捉襟見肘可能會影響發展。

中國的互動捕捉技術并不弱
現在中國內地有很多VR產業園,這是一件好事,推動新技術的發展,給予土地的支持是有意義的。中國的VR產業發展也具有不錯的態勢,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VR產業園不可能遍地開花,它需要配套的產業鏈,同時需要人才的積累。很多產業園僅僅是為了炒作概念,從而給當地的經濟增加吸引力,對于VR產業的認真考察和前瞻還是不夠的。
中國如何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過渡,從顯示產業其實也能看出大概。目前中國顯示產業主要還是承擔制造整裝的角色,雖然相比于過去在技術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目前來看在核心技術上和國外的企業仍舊有明顯差距。雖然中國顯示產業規模巨大,但是如果不能蛻變升級,未來在技術更迭中風險很大。

不掌握核心科技 中國顯示產業在未來在升級換代過程中將沒有主動權
如何才能掌握核心科技?僅僅依靠收購是不夠的。國外的人才培養機制值得借鑒,很多國外企業十分注重與大學、研究院所的課題合作,從而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自主創新的根本還是人才。而中國大學很多課程并不合理,與前沿工業需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中國的科技升級除了要加大資本投入,同時也要注意人才的培養。從短期來看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個轉變的過程卻是必須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