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中國光伏市場回顧與展望
作者 / 陳東坡 賽迪顧問 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 (北京 10004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7623.htm摘要: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再創歷史新高,分布式光伏裝機超預期,年發電量首超1000 億度,光伏企業效益持續向好,但補貼拖欠,非技術要素成本偏高問題依舊存在。進入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為45 GW,戶用光伏將成最大亮點,單晶占比可能達到40%,PERC技術將成主流技術,全產業鏈成本持續下降,用戶側平價上網將實現,但企業面臨較大供需壓力,企業間的分化跡象加劇,同時對外貿易摩擦仍將不斷。
陳東坡,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賽迪顧問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研究方向:高效光伏電池、光伏產業與市場研究、能源互聯網、分布式能源。
1.1 新增裝機再創歷史新高,繼續保持全球市場首位
2017年,我國光伏市場受“630”搶裝、“930”搶裝、光伏扶貧、領跑者政策推動、光伏上網電價下調預期而導致的搶裝等多種因素拉動下,我國光伏發電裝機量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新增裝機量達到53 GW[1],同比增長53%,全球占比超過50%,連續5年新增裝機位居世界第一。累計裝機超過130 GW,中國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
1.2 電站布局轉移持續優化,分布式光伏裝機超預期
我國光伏裝機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趨勢明顯,華東地區新增裝機14.67 GW,同比增加1.7 倍,占全國的27.7%。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10.64 GW,同比增長70%,占全國的20%。西北地區新增裝機6.22 GW,同比下降36%[1]。分布式光伏成市場發展新亮點,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超過19 GW,同比增長超過360%,在新增裝機占比超過36%。主要原因是分布式光伏不受補貼下降影響,收益較高;另一方面,分布式也不受地面電站指標的管理,可以任意發展。
1.3 棄光限電問題有所緩解,年發電量首超1000億度
2017年,我國光伏棄光電量約為73 億度,棄光率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28.2 億度,棄光率為22%,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甘肅棄光電量18.5 億度,棄光率為20%,同比下降9.8個百分點[1]。通過保障性全額收購、限制新建電站指標發放等一系列手段,棄光限電問題得到緩解。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量達1182 億度,同比增長78.6%,光伏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同比增加0.7%。其中,集中式光伏發電量約為1000 億度,分布式光伏發電量約為182 億度。
1.4 光伏補貼拖欠愈演愈烈,非技術要素成本仍偏高
隨著光伏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缺口持續擴大,多數光伏發電項目難以及時獲得補貼,增加了全產業鏈資金成本,導致行業風險快速集聚。據財政部估算,截至2017年底,光伏發電補貼缺口達1000 億元,預計2020年補貼資金缺口將超過3000 億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除了補貼拖欠外,目前行業存在土地政策限制、光伏稅費較重、棄光嚴重、項目融資困難等問題,非技術成本偏高成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不高的關鍵原因。
1.5 光伏企業效益持續向好,上游龍頭企業紛紛擴產
得益于應用市場規模擴大,光伏企業出貨量大幅提高,同時由于技術工藝進步帶動生產成本下降,我國光伏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輔材以及下游逆變器、電站等環節毛利率最高分別達到45.8%、37.34%、21.8%、33.54%和50%[2]。但產業鏈不同環節企業的利潤分配十分不均,光伏上游環節與下游電站環節賺取暴利,而在光伏中游環節則基本上不賺錢。豐厚的利潤導致上游龍頭紛紛拋出了“擴產計劃”,通威和東方希望的產能預計達到12 萬噸,成為世界第一,保利協鑫預計產能將會達到10 萬噸;單晶硅片的龍頭隆基2017年硅片產能將達到15 GW,同比增加100%,中環股份2017年硅片產能將達到12 GW,同比增加160%。
1.6 高效技術發展非常迅猛,光伏發電成本顯著下降
高效技術發展非常迅猛,骨干企業通過黑硅、PERC、雙面發電等技術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新建N型電池、HIT電池生產線,單晶、多晶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1.3%和18.8%,2005-2015年間,電池片轉換效率的提升每年約在0.3%,但是近兩年已提升至1%以上。同時,光伏制造智能化趨勢明顯,單位產出的用工量明顯下降,產品可靠性不斷提高。在技術進步及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動下,我國領先企業的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 元/瓦左右,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5 元/瓦左右,每度電成本降至0.5~0.7 元/千瓦時[2]。
2 2018年:新增裝機量約為45 GW,戶用光伏將成最大亮點
2.1 我國光伏市場熱度不退,新增裝機量約為45 GW
進入2018年,國內光伏市場延續2017年的態勢,集中式電站在2018年年中、年底將發生兩次搶裝。分布式電站方面,光伏扶貧與戶用電站等細分市場火爆,分布式電價下調非常有可能引發新一輪搶裝,而分布式交易試點有利于探索分布式新模式,分布式光伏有望在增速和新增裝機規模上雙超越地面電站。電站區域布局更為均衡,西北仍是重點,中部與東部的景氣度大幅提升。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45 GW左右,其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9 GW,需要指標的光伏電站5 GW,領跑者計劃7 GW;村級扶貧電站3 GW,戶用光伏電站6 GW,不需要指標的分布式電站(工商業、開展市場化交易的分布式)15 GW。
2.2 戶用光伏有望超80萬套,光伏扶貧將成重要市場
戶用光伏因其具有見效快、投資小、并網簡單、補貼及時等優點,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2017年底,戶用光伏達到50萬套[3],考慮到屋頂資源豐富,戶用光伏沒有指標瓶頸,“隔墻售電”突破限制,電網代收電費不用再擔心違約問題等有利因素,2018年,我們預計戶用光伏有望超80萬套。同時,當前光伏扶貧政策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持續開展,光伏扶貧有不拖欠補貼、保證消納等優勢,政策風險很小,補貼資金及時到位等優點。2018年,我們預計光伏扶貧市場將會快速增長,其中集中電站扶貧可能達到9 GW;村級電站扶貧可能達到3 GW,兩項合計超過12 GW。
2.3 單晶占比可能達到40%,PERC技術將成主流技術
近兩年來,單晶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增長,2017年國內市場占比達到36%[4]。2018年,除部分大型地面項目采用單晶產品以外,領跑者高達5 GW以上的安裝量、同時分布式項目爆發式成長,都推動單晶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顯著攀升,我們預計2018年單晶產品占比達到40%。考慮到近年來PERC電池產能成倍增長,并以單晶應用為主,2018年PERC很有可能成為單晶產品的標準工藝,也將助力2018年單晶占比將接近40%。此外,多晶硅方面目前正依托金剛線切硅片降低成本,再搭配上濕法黑硅提高電池效率,一旦這兩項技術在多晶領域成熟,預計多晶電池導入PERC技術的幅度也將大幅增加。
2.4 全產業鏈成本持續下降,用戶側平價上網將實現
進入2018年,受我國補貼下降、各環節產能擴張,美國“201”雙反、日本FIT補貼政策下調等因素的影響,光伏全產業鏈很可能會出現聯動降價。其中,硅料環節擴產嚴重而需求降低,價格戰預計會十分慘烈;硅片環節金剛線普及,實現降本增產;組件環節300 W+高效組件將成為主流,考慮到組件輔材,像金剛線、光伏玻璃、EVA膜等環節當前毛利率都很高,降價空間大,同時,高效組件的使用也會攤薄平衡系統(BOS)成本,光伏組件降成本將成為光伏系統成本降低的最主要貢獻者,2018年光伏組件價格極有可能跌破2 元/W,光伏系統投資成本降至5 元/W左右。光伏系統價格降低與組件效率提升將進一步加速光伏發電度電成本下降,從而有望從2018年逐步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2.5 企業面臨較大供需壓力,企業間的分化跡象加劇
進入2018年,產業鏈各環節新增產能與技改產能逐步釋放,而需求側新增市場規模增速預計會放緩,此消彼長的局面將導致光伏市場供需失衡,上下游各環節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跌,企業將會承受較大壓力。同時,企業間分化跡象加劇,各個環節競爭激烈,沒有品質和成本優勢的企業將會出局。多晶硅環節,綜合電耗高于80~100度/公斤的產能將退出市場;長晶環節,600公斤以下的老舊鑄錠爐、不能滿足連續直拉需求的單晶爐將被淘汰;切片環節,砂線切割產能將會完全退出市場,對完成金剛線切割改造的企業,如果品質不穩定、工藝不成熟也將面臨很大市場壓力;電池組件端,自動化程度低的產線將無法提供高效而低成本的光伏產品。而制造端龍頭企業及創新商業模式的小微配套服務企業競爭優勢更強。
2.6 對外貿易摩擦仍將不斷,海外布局前景不容樂觀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使其成為部分國家貿易保護的主要對象,光伏貿易摩擦頻發。自2016年以來,印度、土耳其、韓國等國家相繼對我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涉案光伏產品包括多晶硅、電池片及組件,構筑貿易壁壘趨于常態化。進入2018年,美國針對全球光伏產品的“201”調查以及印度針對中國大陸、臺灣地區以及馬來西亞進口光伏電池組件產品的反傾銷措施均已塵埃落定,結果不容樂觀,這僅僅是2018年1月份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遭受的貿易糾紛。新一輪貿易調查更加關注中國企業,并與以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將范圍由針對我國轉向針對中國大陸及我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布局的基地,意圖對我國光伏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全方位封鎖[5],這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以及海外工廠的運營都將帶來較大挑戰。貿易摩擦頻發,阻礙了我國光伏“走出去”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介紹2017年度相關能源情況[R/OL]. (2018-1-24)[2018-3-7].http://www.gov.cn/xinwen/2018-01/24/content_5260072.htm#1
[2]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R/OL].(2018-1-23)[2018-3-7].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55/c6032015/content.html
[3]中國戶用光伏2017年發展概況與2018年形勢展望[R/OL].(2018-2-2)[2018-3-7].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80202/878575.shtml
[4]2017年單晶市場份額:全球27%,國內36%[R/OL].(2018-1-30)[2018-3-7].http://solar.in-en.com/html/solar-2301455.shtml
[5]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形勢展望[R/OL].(2017-12-28)[2018-3-7].https://news.solarbe.com/201712/28/122585.html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第4期第1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