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億市場”到“一地泡沫” 消費機器人四年跌宕史
這一年,優必選的和若琪拿出了標桿式的智能機器人Alpha 2和Rokid的 Alien,給行業展現了一個充滿美好想象的未來。科技在發展,時代也需要造夢者。只是理性之后的情懷落地,將成為一個大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7243.htm2015年,布丁機器人在京東眾籌正式上線。這么一個小巧可愛的對話機器人,888的眾籌售價,給消費機器人,打開了一扇走下神壇,步入家庭的大門!
誰又知,隨之而來的,將會是血腥廝殺。
三、2016年,一些異樣
2016年,是消費機器人投資最盛的一年,也是時局由盛而衰的一年。這一年開春,機器人在春晚的表演刷爆了各大媒體。節目中,上有無人機,下有機器人,中國智造,交相輝映。
大眾消費者對布丁這類平價的機器人的熱情不減。風口單頭,盯上的這塊蛋糕的,可不只有創業公司。這一年,原先做平板和手機業務的鑫益嘉科技,推出了巴巴騰機器人。零售價698。消費者對低價,是沒有抵抗力的,身處早教和玩具市場,500已是高價,何況千元。可愛的造型、新穎的對話、相對親民的售價,在市場上引起了一陣波動。
但敏銳的人,開始察覺出一些異樣。
不是說好的萬億,為什么感覺市場沒有那么大?
說好的智能時代,怎么都淪落到百元市場打價格戰了?
產品都在同質化,千元市場走不動,百元市場價格戰,誰來血洗市場?
這樣的恐慌,在『國家隊』訊飛入場的那一刻,顯得尤為強烈。2016年11月,訊飛推出了阿爾法蛋機器人。很快,在京東眾籌金額超過100萬。
一年多來,訊飛都是這些機器人幕后的技術方。在這一刻,他脫去了裁判服,開始正式和賽場上的運動員競爭。
訊飛內部籌劃阿爾法蛋是從15年6月開始的,歷時一年多,在16年底和大家亮相。直觀來說,這樣的速度并不快。但問題是,訊飛這次,是動真格了。它成立了淘云子公司,專門做兒童產品,兒童市場,要好好陪大家玩下去。
這一年,沒有新人敢入場了,大家也漸漸不相信什么機器人管家的科幻夢想。
這一年,局外人依舊對機器人拍手叫好;只是身處其中,頗感后背發涼。
四、2017年,突圍在即
1、突圍的三種境界
突圍,是2017年消費機器人行業的主旋律。資本的熱度,已經不在機器人。AI、自動駕駛和區塊鏈,這些才是香餑餑。
2017年下半年,小米、天貓音箱的價格戰,更是加速讓語音助手走進千家萬戶。一個會說話的機器人,在2017年,似乎也沒有那么黑科技了。
更要命的,訊飛在這一年初就推出了低價版的阿爾法小蛋,售價699。消費機器人,徹底進入了百元時代。千元市場,高處不勝寒。
資本在冷卻、競爭在加劇、死亡隨時都會發生。
突圍啊,否則還能怎樣?
忘卻一個迷幻的萬億市場,當你真正走到孩子的世界時,你才會發現市場的本來面貌。
這一年,物靈科技,及時推出了繪本機器人luka。一個貓頭鷹萌萌的外形,能自動識別繪本,讀給孩子聽。站在16年的風口,物靈還在探討智能機器人Jibo如何落地;在寒潮來臨的17年,立馬就把重心轉到繪本機器人。畫風一轉,也算靠譜。
2017,百元市場價格血戰,千元市場雷打不動。風口轉向,資本踏空。
如果沒有資金續命,想要繼續靠機器人夢想,想必是活不到2018了。
止損要快,突圍要早!畢竟在2016年,消費機器人的熱潮,已經是強弩之末,疲態盡顯。
論轉型,物靈算晚的。來自深圳的小西科技,在這樣的狂潮中,就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
小西科技成立于15年6月,在決心做家庭機器人后,只花了3個月,就立馬開始量產。創始人在媒體上自豪地說:“如果拼速度,整個深圳我如果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速度就不要比了,我們是華強北出來的!”
真正讓人驚訝的,不是小西科技做機器人的速度,而是他們轉型的速度。
他們很快意識到市場前景不妙,半年不到,就放棄家庭機器人,切換到智能早教設備的研發上。在2016年推出了物體識別的小西鏡,在海內外獲得了不錯的眾籌效果,在隨后的2017年,又推出了電子英語積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啊!但更高明的方式,或許還不是快速試錯,快速糾正,而是啟程之初,就選對賽道。
時間回到2015年,一位機器人行業研究員,在那年決心下海創業,他和其他創業者一樣,他非常看好機器人行業。只不過,研究員本能的知覺告訴他,消費市場泡沫太大,他要做一番真正的事業,他選擇了倉促物流這個2B市場,成立了極智嘉科技有限公司(Geek+),專注做倉儲物流機器人。
行業研究員的洞見,果然是不一般!
2、風口踏空,價值回落
消費機器人的發展史,就是一場夢想踏空,價值回落的悲情史

從頭到尾,家庭機器人都是一個真實的市場。只是比較小罷了。它在全球的市場規模大概是10億美金。比起玩具市場來說,也只是一個百分之一的零頭而已。大量的創業者,從涌入這個小口,讓市場急劇升溫,藍海廝殺成紅海,前后僅一年。
狹小市場,海量競爭,不突圍,毋寧死啊。
而其中的突圍方向,便是從三大底層價值入手。分別是工具價值、娛樂價值、教育價值。
工具價值,便是讓機器脫下科幻的外衣,回歸機器的工具屬性的本質。
若琪從一代科幻式的家庭機器人,到2代的智能音箱;小魚在家從分身魚到屏幕音箱;都是紅海脫離,價值回歸的體現;脫離虛幻的外衣,回歸的工具的本質,也是回歸價值的本質。
娛樂價值,是指玩具帶給人的娛樂價值。玩具,曾經是機器人行業諱莫如深的一個詞匯。科幻式機器人何時走進家庭,這還不得而知。整個玩具市場迅猛發展,智能化迭代,卻是眼睜睜的事實。2017年,索尼推出了創新玩具toio,讓人眼前一亮;任天堂針對switch開發了紙殼套件labo,更是刷爆了朋友圈,2017年,樂高在全球銷售呈現疲態,在國內迎來是持續兩位數增長……
智能玩具,至少是機器人夢想踏空時,娛樂價值最好的安身之所。
教育價值,尤指stem教育中的編程教育。機器人要和英語教育、課堂教育關聯,有點生拉硬扯,實際體驗,還不如一個平板來的實用。但機器人的形體,和編程,卻是有強關聯。在這樣領域里,樂高的EV3是一個先行者。國內的makeblcok,也是價值本位的典范。
五、深處回眸
科技浪潮總是來來回回,起起伏伏。當一個勢頭漲起來的時候,未必就是收獲季節。潮漲潮落,浮華者,終將遠去;務實人,還需耕耘。
四年風雨,細數成敗,遍覽興衰。
你會發現,在宏大的歷史面前,個人的努力和夢想,是多么渺小。
資本在手,誰不曾意氣風發?
風口浪尖,誰不渴求偉大?
浪潮轉瞬,幾人預料?風口踏空,幾人幸免?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越是的瘋狂的風口,越需要理性的回眸。
因為歷史,總是會驚人的相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