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 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2004年,一直保持堅守的劉慶峰終于等來好消息,那就是科大訊飛實現了扭虧為盈。隨后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開始在國際比賽的舞臺上展露頭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801.htm在科大訊飛成長道路上,有一個技術不得不提,那就是彩鈴。2005 年,彩鈴自韓國引入中國后,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但令運營商困擾的是,電話只能通過按鍵選擇 1- 9 之間的 9 首彩鈴,也許語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到需求的訊飛開發了“聲動炫鈴”,一套可以讓消費者使用語音選擇彩鈴的系統。這套系統被迅速從安徽運營商推廣到聯通總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開通彩鈴業務后也選擇了這套系統。基于此,訊飛進一步探索了個性化彩鈴、愛吼網等產品,當時的音樂、彩鈴相關語音業務平臺幾乎都由訊飛負責。

憑借這些業務和收入,訊飛開始了連續 3 年凈利潤130%的復合增長。2007 年營收突破 2 億元。
2008年,科大訊飛登陸中小板,給聯想投資帶來超過40倍的回報。

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科大訊飛成功“逆襲”的關鍵原因在于,劉慶峰在初戰告敗后迅速調整了商業模式,不再以終端用戶為主要服務對象,轉而為企業開發者提供基礎語音服務,這一轉型讓科大訊飛轉敗為勝。
布局人工智能
2010年10月,“訊飛語音云”正式發布。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步只賺不賠的妙棋” ,只要有足夠的使用者,訊飛就能獲得大量語音數據,為技術模型的調整和迭代提供“燃料”。針對大公司收費、針對創業者免費的方針不僅保證了訊飛的收入,還為其挖掘語音相關創業團隊提供了最佳來源 。同時作為一塊未被開辟的市場,越多的用戶使用語音相關技術,語音市場就越大。
2014 年,科大訊飛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人臉識別獨角獸”商湯科技創始人)及其研究團隊合作,用戶可以在訊飛云平臺上使用準確率達 98.52%(LFW 數據庫上準確率)的人臉識別技術。同時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推出“語言技術平臺 LTP”,為開發者提供中文分詞、詞性標注、命名實體識別、依存句法分析、語義角色標注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服務。涉足計算機視覺(CV)、自然語言處理(NLP)的訊飛語音云,完成了向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轉變 ,于 2015 年正式更名為“訊飛開放平臺”。
當年3月4日,科大訊飛與京東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擬共同投資1.5億元設立訊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家居硬件產品、語音解決方案及智能硬件平臺服務的研發和推廣。三個月后,兩者便攜手發布了支持語音交互叮咚智能音箱。同年年末的年度發布會上,訊飛發布了錄音包、錄音筆、訊飛聽見、智學網、E聽說等眾多C端產品。
2015年和2016年,科大訊飛曾做過兩次定向增發,分別募資21億元和3億元,并將其中的大部分資金用于智慧課堂、在線教學云平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服務等教育相關業務中,小部分資金用于發展AI技術“訊飛超腦”。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市場效果來看,服務于企業市場的科大訊飛更多來自政府在變相的鼓勵與補貼,而不是來自消費者市場的變現。”
2016年錘子發布會,老羅現場演示科大訊飛語音輸入法,一字不差,讓其迅速成為超級網紅。
2017年科大訊飛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股市行情,科大訊飛在年初的股價約為27.39元每股,而截止2018年1月3日的股價約為62.94元每股,漲幅為130%。

不過有媒體分析科大訊飛近十年財報發現:“僅政府補助的金額就占到科大訊飛凈利潤的1/4~1/3,也就是說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凈利潤來自政府補助。”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大訊飛凈利潤的“含金量”。

該分析師還認為,隨著語音技術壁壘漸消,BAT等入局打造語音交互平臺,通過技術免費策略迅速搶占行業賽道和市場,必要時甚至發起補貼大戰,構成了科大訊飛的外部威脅。有人還把科大訊飛和Nuance放到一起比較。

Nuance是全球最大的語音識別技術公司,這十幾年里,其經歷了無數次起起落落:曾被蘋果、Google、三星捧在手上,被絕大多數語音公司為之朝貢。之后卻連連遭遇市值暴跌、技術瓶頸、客戶流失、離職潮、錯過最佳出售時間等,最終不得不從只專注縱向深耕算法的技術提供商轉型為橫向擴展各行業解決方案的公司。
可見想要不被大公司剿滅,必須得有無人替代的技藝,科大訊飛能一騎絕塵成為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公司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