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子紙生產技術 成都拿下“世界第一”
沿著劍南大道一路往南,在雙流物聯網產業園內,成都捷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加緊試生產,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量產做準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9/363940.htm由四川省暨成都市特聘專家捷翼電子總經理胡堂祥博士領軍,作為首家采用卷對卷方式生產柔性顯示器的公司,成都捷翼電子的大規模量產,也標志著該公司突破了傳統顯示產業的核心技術,為產業帶來新一輪技術革新。
據介紹,成都捷翼電子柔性顯示器制造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3億元,其主要從事柔性電子紙的生產,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卡、電子標簽、移動閱讀等領域。
在一期大規模量產的基礎上,二期項目也將適時啟動建設。未來幾年,成都捷翼電子全面建成投產后,可年產柔性電子紙4000萬張,銷售總額可達20億元。
目前每月產量 可達30萬片
2015年9月正式開工,2016年6月建成試生產,再到如今準備規模化量產。成都捷翼電子研發團隊深耕柔性顯示行業,憑借驅動背板技術、薄膜晶體管技術、顯示屏介質技術、柔性顯示器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的領先技術,正悄然改變新型顯示產業的新格局。
在一樓生產車間,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密閉的空間內,機器自動運轉。進入車間,則需要戴上帽子、穿上防塵服、籠上鞋套,經過密閉風淋室清除掉身上的灰塵。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地面、機臺光潔如鏡,黃色的燈光照在潔凈的地面上。“為了避免產品感光及誤曝,所以整個車間選用黃光作為無塵室的主要照明。”成都捷翼電子總經理胡堂祥說。
卷材分卷入料、卷對卷清洗、卷對卷金屬鍍膜、卷對卷烘烤制程、柔性模塊封裝制程等,整個生產流程要經過十幾道程序,而這全部都由自動化設備自主完成。“為了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目前整個生產都在試制階段,而隨著產品推向市場,每月產量可達30萬片。”胡堂祥介紹,按照規劃,二期項目建設也已經提上日程,預計明年將啟動建設。
在初期主要發展柔性電子紙顯示模塊的應用市場,該產品具有輕薄、短小、低功耗等特點。為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未來,成都捷翼將發展高彩、高效、反應速度快的彩色柔性顯示器。公司還將以此為基礎,結合物聯網概念,擴展柔性顯示應用領域。
研發投入占所有費用30%以上
“目前,我們研發了卷對卷(R2R/roll to roll)可連續式生產的柔性有機薄膜晶體管背板生產技術,是世界首家采用卷對卷方式生產柔性顯示器的公司。”胡堂祥說,相較于面板廠昂貴的生產線建構,采用連續式卷對卷生產技術,將有機薄膜晶體管背板與產業現有連續式鍍膜、涂布及圖案化制程結合,利用低成本高產能的生產方式,可快速進入下世代柔性電子產業。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移動應用等領域,柔性顯示市場都擁有巨大的空間。
“為了加快研究步伐,公司研發投入占所有費用30%以上。”胡堂祥說,與此同時,大規模的人才引進也在同步進行,“成都近期推出的‘人才新政’也將有利于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使企業發展受益。”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
隨著成都捷翼電子建成投產,成都光電顯示產業已經呈現聚集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聚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TCL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此外,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將投資280億元在成都建設8.5代面板生產線項目。
一大批相關企業落戶成都,帶動了成都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彩色濾光片、偏光片、背光源組件、驅動IC、控制IC等上游原材料產業發展,同時推動了車載導航系統、個人移動顯示終端等多種應用產品的發展,使成都成為西部地區最主要的光電顯示產業布局地。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西部地區的科技重鎮,成都的交通與物流優勢突出,不僅可以輻射中、西部內陸市場,也能涵蓋歐盟、東盟和南亞國家。目前,光電顯示上下游產業鏈正不斷‘加粗’‘拉長’,意味著產品的單位成本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今后,成都將繼續鞏固第4.5代TFT-LCD生產線產能,同時引進更高世代生產線,大力發展有機發光顯示器面板(PMOLED、AMOLED)、激光顯示器件及3D顯示產品,著力將成都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