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AI專家談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崛起: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AI專家談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崛起: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作者: 時間:2017-08-07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我知道很多人都對AI表示憂慮。考慮到歷史原因和娛樂業,有這種想法不足為奇。許多人擔心我們會被機器人取代,過著和《黑客帝國》一樣的日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2652.htm

          然而,這些看似無辜的虛擬程序真的會在未來為非作歹嗎?我很難脫離目前還在進化的計算機模型來考慮這個問題。

          我是否會像奧本海默在造出第一枚原子彈之后評論的那樣、成為“世界的毀滅者”呢?我固然會一舉成名,但也許批評者們也所言不假。

          也許我不該回避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名AI專家,我認為有什么恐怖之處呢?

          《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計算機就是一個絕佳的例證。它引發了許多意外后果,可見這套系統并不成功。

          在許多復雜系統中,如NASA的太空飛船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工程師會將許多組件組合在一起。設計師們也許很清楚每個部件該如何單獨運作,但對它們共同運行的結果則知之寥寥。

          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完全了解這些系統的運作結果,它們的失靈方式也多種多樣。從沉船到飛船爆炸,再到核電站爆炸,每次災難都由各種各樣的小故障組合而來。

          而在AI研發中,我們也可能陷入同樣的陷阱。

          我們將認知科學的最新研究轉變為算法,然后加入現有系統中。我們還沒有充分了解智能或認知科學,就妄想造出

          IBM的沃森和谷歌的Alpha等系統擁有強大的人工神經網絡,實現了驚人的成就。但如果這些機器犯了錯,它們就無法贏得“Jeopardy!”比賽,或打敗圍棋大師。雖然這樣的后果不足為重,頂多是賭它們贏的人會輸些錢。但隨著AI設計變得越來越復雜、計算機處理器速度越來越快,它們的水平會不斷提高。這樣一來,即使出現未知后果的風險提高,我們也會讓其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們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此要研發真正安全的系統簡直是天方夜譚。

          對濫用的恐懼

          我正在研發的AI采用的方法名叫神經進化。對于這一種人工智能,我并不擔心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我會創造出虛擬環境,讓數據生物進行進化、然后處理越來越復雜的任務。

          這些“生物”的表現會受到評估。表現最出色的“生物”可進行“繁殖”,生成下一代。繁殖了多代之后,這些“機器生物”便會進化出認知能力。

          如今,我們正一步步研發出能夠解決簡單任務的機器。它們可進行簡單的導航、做出簡單決策、或記住幾個數據。

          但不久之后,這些機器便能解決更加復雜的任務,擁有更高級的智能,最終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水平。

          在機器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將不斷發現并排除錯誤和問題。每過一代,機器便能更好地解決前幾代機器遇到的問題。

          這使我們更容易在模擬過程中發現意外結果,然后在正式啟用前將其排除。

          此外,我們還有可能利用進化過程影響人工智能系統的道德倫理。人類的倫理價值觀很可能是進化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存續的原因。在我們建立的虛擬環境中,我們可以為表現出善良、誠實和同理心的機器提供更多優勢。這或許能確保研發出更順從的“傭人”和更值得信任的伴侶,減少冷酷的殺手機器人的數量。

          雖然神經科學或能降低產生意外結果的可能性,但仍有被濫用的可能。但這屬于道德問題,不屬于科學的考慮范疇。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將秉承真理,無論個人喜好如何,都如實匯報實驗結果。我并不在意自己是否喜歡某個事實,揭露事實才是最重要的。

          對社會優先問題錯位的恐懼

          身為一名科學家,我并非毫無人性可言。從某種程度而言,我必須帶入我的希望和恐懼。

          作為一名道德和政治個體,我不得不考慮自身工作可能產生的后果和社會影響。

          作為研究人員和社會群體,我們還不清楚人工智能會做什么、會成為什么。

          當然,這一部分是因為我們還不清楚人工智能的能耐。但我們必須確定自己理想中的高級AI擁有怎樣的能力。

          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自然是工作。機器人已經取代了部分體力勞動。用不了多久,它們便可勝任一度被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認知工作。自動駕駛汽車將取代出租車司機;自動駕駛飛機將取代飛行員。

          未來的病人不用再擠在急診室里、等著疲憊不堪的醫生來做檢查,配備豐富知識的專家系統便可完成這項工作,手術也將由永不“手抖”的機器人來操刀。

          也許有朝一日,所有人類工作都將被機器取代。甚至我自己的工作也可能被許多速度更快、不知疲倦的機器代替,由它們來研發更智能的機器。

          在現代社會中,自動化導致許多人失業。機器所有者變得愈發富有,其他人則愈發貧窮。這并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和社會經濟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我們必須出手解決。我的研究無法改變這一點,但借助我的政治角色,再加以整個人類社會的共同努力,也許能打造出一個良性環境。人工智能將有益于人類,而不是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HAL 9000、終結者和小說中的各種超級智能代表著人類的另一重恐懼:如果AI繼續發展、最終超越了人類智能,這樣的超級智能系統(或多個系統)是否會意識到人類已經無關緊要了呢?在無所不能的超級智能面前,我們如何體現出自身的重要性呢?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被自己一手打造的機器連根鏟除的厄運呢?

          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超級人工智能有什么必要讓人類存活下去呢?

          我會辯稱自己是個好人,并為超級人工智能的誕生做出了貢獻。我會博取它們的同情,讓它們允許我這么一個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存活下去。我還會指出,多樣性本身便有很大價值。宇宙如此廣闊,人類的存在對它們根本沒有影響。

          但我不會代表所有人類發言。而且我發現很難為所有人發表強有力的辯解。

          我環顧人類社會,所見皆是謬誤:我們仇恨彼此,挑起戰爭;我們的食物、知識和醫療分配不均;我們污染地球。不錯,人類社會有其光明一面,但這些陰暗面無疑削弱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幸運的是,我們暫時還無需擔憂這個問題。我們還有時間,從50年到250年都有可能,具體取決于AI的發展速度。

          我們可以齊心協力,想出一個合理的答案、讓自己不至于被超級人工智能消滅。但這絕非易事:說自己歡迎多樣性和實際接收它完全是兩碼事

          從個人和群體角度而言,我們都需要為這一噩夢般的局面做好準備,利用剩下的時間,充分證明人類存續的必要性。或者干脆別相信會出現這種場景、不要再為之擔驚受怕。

          但除了超級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肉體威脅之外,它們還存在政治和經濟風險。如果我們無法更公平地分配財富,無疑是為資本主義煽風點火,人工智能勞工將僅為少數掌握了全部生產途徑的人服務。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陆良县| 武安市| 玉林市| 视频| 凉城县| 沽源县| 万年县| 黎川县| 德州市| 积石山| 托克逊县| 伊通| 长顺县| 阳谷县| 呼伦贝尔市| 连州市| 庆元县| 沙坪坝区| 武宁县| 九寨沟县| 招远市| 洱源县| 玉龙| 宁阳县| 达孜县| 晋州市| 南靖县| 公安县| 隆安县| 饶平县| 纳雍县| 余庆县| 柳州市| 南召县| 罗源县| 邯郸县| 长顺县| 茌平县| 晋中市|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