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志勤:有信心2020年正式商用5G
7月27日消息,鳳凰科技訊7月27日消息,第九屆“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拉開帷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現場發表演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328.htm王志勤表示,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在線游戲和云桌面等顯示設備上,傳輸速率將會得到極速提升。從性能的角度來說,接近零時延、海量的設備連接,將會為用戶提供更高的速率的體驗。
根據預計,2020到2030運營商累計的網絡投資達到2.9萬億元,除此之外,各個行業對于相關5G的投資也達到2.6萬億元,特別是由于5G和各行各業的滲透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力,所以5G帶動各行業間接的經濟貢獻會達到8.86萬億。通過測算在2030年當年一年的時間里面,它所實現的直接經濟產出達到6.3萬億元,直接帶動相關的就業800萬個。王志勤認為,歐盟和日本5G商用時間在2020年。中國有信心支撐國內在2020年正式商用5G。中國也會成為5G在商業應用最為領先的國家之一。
以下是王志勤的演講速記:
大家好!
我向大家介紹一下《5G的新發展》,5G新一代信息通信的方向,移動通信是國家關鍵網絡基礎設施,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引擎。“十三五”規劃綱要特別指出,要積極推進5G發展,2020年啟動5G商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積極開展5G技術研發、標準和產業化布局,建設領先的網絡。
在移動通信領域,每十年就會出現一代新的技術,它的速度速率會不斷提升。2G我們主要是提供話音業務,3G是移動多媒體業務,4G以蘋果作為主要代表,引爆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所以5G也是作為移動互聯非常重要的接入技術。5G是未來的發展方向,5G實現了從移動互聯網向物聯網的拓展。因此,它要在提升速度速率的同時提升這個基本的路徑。其實可以看到在2G以歐美為主體形成兩大的技術標準,3G我國提出了imt的技術,4G的接待,我們大力推動了TDLET的發展,我國推進5G的標準,形成在全球可以形成統一的技術和生態。
5G的整個發展從過去個人電腦、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移動互聯網超滿足超千倍的移動業務流量增長。面向未來5G實施和應用的十年,將解決超千億的移動設備上網的需求。所以真正來看,應該說5G是帶領我們進入到萬物互聯新的時代,所以從左邊這一張圖,大家大量使用手機的產品,服務于人的終端產品形態會越來越多,多種可穿戴設備成為必備,也是每個人包括休閑娛樂、辦公和智能家居方面會提升越來越高的用戶體驗,除此之外,5G也使得整個信息化領域進一步滲透到工業、醫療、交通、金融等垂直行業,確實使得我們感到達到這樣一個叫信息隨心制,萬物觸手及的世界。
什么樣的業務和應用是現在4G還不能達到,一定需要我們5G迫切解決的呢?首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我們感到像4K、8K一些高清的顯示的出現,包括3D,使用戶可以達到身臨其境沉浸式的用戶體驗,高清業務視頻的傳送,它的傳輸速率將會達到很高。同時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在線游戲和云桌面的技術,在需要大量技術的同時,對實驗要求非常苛刻,用戶要得到一個非常好的體驗,特別是在增強現實里面,我們要免去現在的眩暈感,要達到毫秒級別,這些都對5G提出了新的期望。在物聯網領域,在實施過程當中,大家覺得物聯網整個場景非常多樣化,造成了技術和產業的碎片化的問題,是物聯網長期發展的瓶頸。從多樣化的物聯網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有智能抄表和家具控制,終端數量很多,而且這些終端傳送的數量是很小數據包的業務形態,在視頻的監控傳輸速率很高,密集的場景,車聯網需要低時延、高可靠性和高速移動的解決。所以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新一代的5G技術,重點是要解決以下這些挑戰,同時也這些業務是5G主戰場的業務。從性能的角度來說,將會為用戶提供更高的速率的體驗,接近零時延、海量的設備連接,高流量密度以及更高速移動,同時我覺得5G應該去支持這種可持續發展,所以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將會提供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單位比特成本,在提高性能的同時,我們希望進一步降低它的能耗。
上面的性能大家對5G有很多的期待,那么從國際電聯對5G的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左邊的支撐圖,提出了5G的關鍵性能指標,可以看到和4G進行很有效的對比,主要是在8個緯度,簡單來看,就是5G和4G關鍵性能對比來看,重點在三個方面,我覺得有很大的提升,一個是峰值速率或者用戶體驗速率可以達到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他所需要的每個場景的指標速率是非常快的。可以看到5G的三大場景,一個是面向移動互聯網的增強移動寬帶,這樣的場景更多的是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體驗,包括提高更高的用戶速率和更大的流量密度。第二類是面向移動物聯網,這里面有車聯網的控制以及工廠里面的工業控制,這時候就需要提供低至毫秒級的要求。第三是海量數據連接,解決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問題。
剛才談到通過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物聯網大場景,如何使得一種技術能夠滿足如此多的場景的需求呢?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5G的時候使得它足夠的靈活,實現多種技術和業務需求。首先為了使得5G承載萬物互聯,在無線技術方面我們制定了5G統一靈活可配置的架構,這種架構可以隨著所需要滿足的場景需要,來配置無線的參數,使得整個無線傳輸技術達到最優,可以在同一載波上支持剛才所說的三種不同場景的業務。除了無線結構之外,還有就是我們的核心網絡,在5G上,基于網絡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的網絡形成統一的基礎設施的平臺,未來5G的核心網絡將是一個統一的這種平臺硬件。來完成相應的數據傳輸、存儲和技術的功能,現在的邏輯結構實現了控制和數據的分離,在運維平面實現業務開放和業務的編排,通過非常靈活的技術,運營商自己一方面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網絡資源來匹配不同的業務需求,我們也希望5G本身的網絡能夠使各行各業通過這樣的網絡能夠自行實現業務和網絡資源靈活的調配。
由于5G不光是服務于移動互聯網,而且會向各行各業的物聯網滲透,5G對于各個行業的增長和行業轉型具有更深遠的意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我們最近發布的5G社會經濟的白皮書,對中國5G經濟的規模和帶動進行了一個測算,可以看到預計到2020到2030運營商累計的網絡投資達到2.9萬億元,除此之外,各個行業對于相關5G的投資也達到2.6萬億元,特別是由于5G和各行各業的滲透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力,所以5G帶動各行業間接的經濟貢獻會達到8.86萬億。通過測算在2030年當年一年的時間里面,它所實現的直接經濟產出達到6.3萬億元,直接帶動相關的就業800萬個。
我們可以對5G充滿了憧憬,5G這個時代到底什么時候到來?由于2018年6月份5G第一個版本將正式完成,隨著標準的臨近,各個國家商用部署的時間也在逐步的清晰。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2017年采用5G來解決介入,韓國2018年準備進行冬奧會的演示,他們都是采用自有的標準,2019年他們會升級轉化成為符合國際標準的5G系統。歐盟和日本5G商用時間在2020年。我們中國有信心支撐國內在2020年正式商用5G。我想中國也會成為5G在商業應用最為領先的國家之一。
從整個5G在國內技術產業的推進來看,大的時間節點分成兩個階段,2016年到2018年,就是5G國際標準前面出臺的部分,我們叫5G技術研發試驗階段,5G標準出臺以后,我們介入到運營商為主體的5G產品研發或者是規模發展的時代,2017年進入技術時代的第二階段,我們叫技術方案的時代。目前全球主要的制造和運營企業,應該說都積極參與其中。我們也看到中國電信在5G前期的很多技術,包括標準方面在網絡的架構和一些關鍵技術演進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深入研究。也對我們整個試驗有很多的積極貢獻。
目前來看,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還在中間階段,從測試的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上面一排主要是針對五大典型的場景進行了一些測試結果,下面一個表格現了關鍵性能指標,5G的峰值速率低頻超過了2高頻的速率,我們在百萬連接的能力方面,其實我們達到了150萬的連接每平方公里。面對5G的應對,第一階段應該是應用移動互聯網業務,5G使得用戶體驗和用戶更加大關注。所以品質行業的應用會存在更多的挑戰,也是我們需要近期加快和進行探索的一個方向。這里我想舉兩個方面的例子,一個是車聯網領域,也是產業界比較共識的方向,5G業務因為能夠提供更大的數據帶寬,提供高可靠和低時延的能力,所以5G在車聯網來看,定位在輔助駕駛信息安全和交通安全性能之外,5G可以提供遠程加速等無人駕駛的輔助。
當前,針對車聯網領域,國內包括浙江、北京、重慶等七個地點開展了車聯網一些融合協同創新的應用試驗,也是移動通訊領域進入車聯網很好的平臺。
除此之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本身工業互聯網為了推動工業智能化的發展需求,也迫切需要建立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5G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的網絡基礎設施,5G在工業互聯網的領域必將對工業互聯網實現全系統全產業鏈的基礎體規好的基礎,我們可以提供工業云、工業大數據以及四個方面的新模式、新業態嘗試。
最后,一方面我們覺得5G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5G首先是移動互聯網業務里面首先商用,但是5G新的藍海應該是在物聯網,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當中,他不僅是技術因素,政策的環境、商業模式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從4G,包括互聯網的技術入手探索產業生態模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也愿意和產業界內5G成功應用。謝謝大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