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將創12.3 萬億美元市場 業內預計2035年見效益
對于5G的影響,業界流行一句話: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1163.htm由高通委托第三方完成的《5G經濟》研究報告稱,到 2035 年,5G 在全球范圍內的整體經濟效益將得以實現,屆時由 5G 支持的各種行業(從零售到教育,交通運輸到娛樂及其他所有行業)可產出價值高達 12.3 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到 2035 年,僅 5G 價值鏈本身即可創造出高達 3.5 萬億美元的營業額,并支持多達 2200 萬個工作崗位。
其中,到2035年,中國5G價值鏈將創造9840億美元產出,創造950萬個工作崗位。
業內普遍認為,5G網絡一旦正式商用,除了會使通信業進入新一輪發展期外,還將帶動多個規模萬億級別的新興產業。
多個市場機構預測,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家居、無人機等典型的物聯網細分行業,在技術和應用層面上已相當成熟,但現有4G網絡的通訊能力大大限制了上述產業的發展。隨著5G的正式商用,網絡問題將迎刃而解,上述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產業也將隨之崛起。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早已敲定了5G路線圖:中國移動在今年3月宣布計劃在主要城市建設5G試點網絡,并于2020年全面商用;中國電信近日表示2019年5G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中國聯通也表示2019年5G預商用部署。
在6月28日的2017世界移動大會-上海上,高通工程技術副總裁Durga Malladi表示,高通將在2019年實現5G的商用。高通從CDMA技術的研發開始到現在,在5G研發的投入上已達460億美元,目前其5G技術處于業內領先地位。
Durga Mallad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現在到2019年實現商用,對高通來說時間還是比較緊迫的,這期間高通尤其需要在標準化的確立、技術的驗證、頻譜資源的獲得等三方面做努力和準備。
“標準目前業界還沒完全確定,我們準備在2017年12月確保NSA(Non-Stand Alone)非獨立式標準能夠確定下來,而它正式成為標準試用預計是在2018年3月份。”Durga Malladi對記者表示,他們還需要對標準里包含的技術做一些測試,從而確保在2019年商用之前這些技術是真的可以使用的。“這種測試主要是在不同的終端之間以及不同的設備供應商之間進行操作性的測試,從而確保在這些測試基礎之上,我們的運營商知道到底哪些技術可用以及該怎樣去使用。”
在運營商進行商用部署時,不同的區域在頻譜資源的分配方面會有不同的計劃與安排。“我們的政策制定者或者監管當局肯定是看什么時候會商用,商用時會使用什么樣的標準,從而決定哪些頻譜是拿出來供我們這些運營商使用的,而運營商就要等這些結果出來之后來到底能買到什么樣的頻譜來使用,或者到底會分配給他們什么樣的頻譜來使用。”Durga Malladi告訴記者。
目前,中國也正在圍繞標準化的確立、技術的驗證、頻譜資源的分配等方面做著5G商用的努力和準備。
無論是工信部2017年5G重點任務,還是剛剛結束的2017年IMT-2020(5G)峰會,都聚焦統一標準。
IMT-2020(5G)推進組副主席王曉云在2017年IMT-2020(5G)峰會上表示,R15是5G的第一個標準,大概在今年年底會有一個初步的版本,2018年6月會有一個正式的版本,而R16在2019年的年底能夠實現。
6月5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第五代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2020)使用3300MHz~3600MHz和4800MHz~5000MHz頻段的意見,預示著中國在5G推進中開始進入落地階段。
今年5月份在杭州舉行的國際無線標準化組織3GPP工作組會議上,中國移動牽頭并聯合26家公司提出的SBA架構被確定為5G核心網架構。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全球5G測試峰會上,中國5G推進組副組長、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王曉云表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5G試驗網,試驗網由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可提供端到端的測試環境,將有助于促進5G標準的形成和產業發展。
目前,由5G推進組組織的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已圓滿結束,充分驗證了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在支持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目前第二階段試驗已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