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擬收購東芝閃存業務 大贏家卻是蘋果?
在將白電業務賣給中國的美的公司之后,東芝還將繼續出售其閃存業務。最新消息顯示,郭臺銘的富士康公司在收購東芝閃存業務的過程中,將獲得蘋果和亞馬遜的財務支持。而此前外界有猜測,蘋果和亞馬遜都有意競購東芝閃存業務。釘科技分析認為,富士康如能順利拿下東芝閃存業務,無疑會加強其在產業鏈上游的布局,對旗下夏普手機、諾基亞手機的發展等都有較大的支撐;而蘋果則通過富士康,同樣加強了在產業鏈上游布局,在與三星的對抗中獲得更多資源,從長遠看,由于夏普和諾基亞都難成大氣候,因此蘋果或是這場收購的大贏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151.htm
富士康為何志在必得?
郭臺銘對東芝閃存業務可謂志在必得。此前,業界有消息傳出,在5個潛在買家中,鴻海精密(富士康)的出價最高,據稱出價超過2萬億日元(約合182億美元)。
雖然富士康財大氣粗,但182億美元畢竟不是小數目,2016年富士康收購夏普也只是用了38億美元。報價近200億美元收購東芝閃存業務,顯示出富士康志在必得。那么,富士康為何如此看重東芝閃存業務呢?釘科技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富士康力圖擺脫“代工”標簽,布局利潤更高的上游部件的研發與制造。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員工人數超過100萬,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經濟代表。隨著電子行業的需求波動,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富士康的營收和盈利狀況并不樂觀。據富士康發布的2016年全年業績顯示,2016年富士康凈利潤1487億臺幣(約合49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僅增長1.2%;營收為4.35萬億臺幣,與2015年相比下滑2.8%。
2016年,富士康耗資38億美元收購夏普,深度布局了電視的核心部件面板領域,再依托富士康的制造能力,看起來夏普電視的復興就更為可靠。如果能順利收購東芝的閃存業務,則可以進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上游部件領域,無論是終端還是部件的核心競爭力都會大大增強。
要知道,閃存、面板都是非常賺錢的高利潤業務,富士康借助收購既可以擺脫“代工廠”的低端形象,還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二是扶持夏普手機和諾基亞手機業務。富士康通過收購和合作,目前手里有夏普手機和諾基亞手機兩個品牌的手機業務。而要實現這兩個手機品牌的再次復興,僅依靠制造資源和品牌資產是不夠的,必須像三星一樣掌握更多的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能力。拿下東芝的閃存業務,可以更好地支撐以上兩個手機品牌的發展,擺脫對三星這個全球市場老對手的依賴。實際上,由于存在較強的競爭關系,富士康收購的夏普,已經停止了向三星提供電視面板,富士康與三星已經交惡。拿下東芝閃存業務,至少不必向閃存業老大三星低頭。
蘋果為何支持富士康?
富士康擬收購的東芝閃存業務,其實還有不少企業都在競購。此前就傳出,包括蘋果、亞馬遜在內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有意拿下東芝閃存業務。但最新的消息顯示,郭臺銘放話說,收購東芝芯片業務,富士康已得到了蘋果和亞馬遜的支持。“當然,蘋果和亞馬遜都提供了資金,但我無法透露每家公司投入的具體資金。”他說。
那么,為何蘋果會支持富士康競購東芝閃存業務呢?
首先,基于此前富士康已經成功收購了同樣是日本品牌的夏普,東芝對于富士康或許相對更容易接受。特別是富士康出資近200億美元,這讓陷入困境、虧損連連的東芝很難拒絕。在東芝有意富士康而其他競購者機會不大的情況下,蘋果轉而求其次,通過財務投資的方式支持自己的核心供應商富士康拿下東芝閃存業務,也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其次,富士康如拿下東芝閃存業務,對蘋果也是一大利好。此前iPhone所需的閃存,東芝是重要供應商之一。但從存儲行業看,三星仍是第一大廠商。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NAND閃存芯片業務的收入為42.1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35.4%,西部數據和東芝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7.9%和16.5%。這意味著,蘋果一旦通過富士康掌控了東芝閃存業務,那么至少不必像華為一樣,在關鍵的時候要看三星的臉色,在供應鏈環節擁有主動權。通過產業鏈的深度布局,蘋果可以在芯片、存儲、屏幕等核心部件領域,逐漸“去三星化”。
如果在蘋果的支持下,富士康順利拿下東芝閃存業務,富士康固然可以獲得更強的競爭力,但就旗下的夏普和諾基亞手機業務來說,未必就能獲得脫胎換骨的變化,畢竟二者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已經很弱,要想翻身并不是靠閃存支持那么簡單。而蘋果卻大不同,無論是直接還是通過富士康間接掌握東芝閃存資源,不僅會提升iPhone的硬件競爭力,而且在產業鏈資源的競爭中會拉近與老對手三星的距離,蘋果、三星雄霸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也將更難動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