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騰訊的“汽車夢”:揭曉進軍汽車行業的背后邏輯
當人們還在爭論蘋果是否造車,百度、谷歌無人駕駛進程如何,阿里打造互聯網汽車有哪些黑科技時,互聯網市場的另一位“大咖”—— 騰訊在汽車領域的進軍的戰略卻默默無聞。如果不是投資了自帶話題的特斯拉,或許騰訊是打算一直在汽車市場悶聲發大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9792.htm
如今,汽車行業的發展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不斷有外來企業涌入,而騰訊作為其中的一分子也已排兵布陣,涉及電動車整車制造、自動駕駛技術、互聯網移動出行、車聯網等領域。
騰訊的“汽車夢”
相比于百度和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取得較為突出的成績,騰訊在汽車領域更加側重于整車制造方面。據了解,目前騰訊已經投資6家車企,包括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發起設立并投資蔚來汽車,以及投資愛車、愛馳億維、和諧富騰和FMC。

除此之外,騰訊還涉獵自動駕駛、互聯網出行、汽車服務等領域。2016年下半年,騰訊旗下的MI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開始大規模招聘,并在北京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隨后,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簽署合作協議,宣布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將入駐上海國際汽車城,在自動駕駛、高清地圖和汽車智能網聯等領域進行合作。不僅如此,騰訊還收購歐洲高精地圖提供商Here 10%的股份。雖然入行較晚,但在自動駕駛領域,騰訊在急速追趕。
而在出行服務領域,不僅是滴滴的重要投資方之一,還參與了摩拜單車的C輪融資,以及領投2億美元的D輪融資。P2P租車領域則投資美國Flight Car公司。此外,在汽車服務領域,投資汽車電商優信拍、人人車等二手車公司,以及修車易、寬途汽車、億車科技等汽車后市場(維修保養等領域)公司,還推出過一些智能硬件產品。
依靠投資賺錢
今年3月份,騰訊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一躍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此,騰訊回應,并不參與公司具體運營決策,只獲得投資收益,但不排除雙方演化出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在記者看來,特斯拉缺錢,騰訊缺技術,雙方的合作也許一種揚長避短的選擇。

不過,這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特斯拉盈利狀況欠佳是個眾所周知的問題,但這個品牌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潛力股。無論是騰訊還是特斯拉,雙方均是“自帶話題”的企業。據悉,在騰訊收購的第二天,特斯拉股價開盤便上漲2.5%,騰訊持有的股票對應價值超過22億美元。此外,按照特斯拉的規劃,今年Model 3將要實現量產交付,屆時特斯拉的股價很可能一躍而上。那么從財務角度來看,隨著Model3的交付,將獲得更高的收益。
而騰訊投資的另一個新銳造車品牌——蔚來汽車,經歷3輪融資之后,其品牌估值已經高達200億元人民幣,而該品牌在國內的造勢浩大,具有較強的市場前景。此外,其他造車品牌,也有著較為不錯的成績,更別說在出行領域以及服務領域等方面的投資,更是處于坐等收益的狀態。
進軍汽車行業背后的邏輯
如今,互聯網造車正處在風口之中。不少企業蜂擁而至,最后卻處于缺乏資金的尷尬境地。為此,騰訊沒有選擇自主研發的道路,而是通過投資這一方式進軍汽車市場。

那么,既然投資,為何將目標瞄準汽車市場呢?
不得不說,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將成為繼手機之后最重要的流量入口。而阿里和百度已經分別在系統和應用層面搶占這一入口。而在人工智能方面,騰訊雖然不像百度那樣知名,卻也一直進行研發工作,并且具有長期的發展規劃。一旦該技術逐漸成熟,那么便可以賣給主機廠,進而獲得較高的利潤,且騰訊的業務也將有新的平臺。為此,騰訊不得不另辟蹊徑。
時下,汽車市場正面臨著巨大變革,為了搶占市場先機,騰訊則采取了廣撒網的布局。從目前企業現狀來看,很多造車新銳企業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而只要控制住整車公司,騰訊將會將大部分入口收入囊中,進而擴大自己的流量版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