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透過手機硬件產業鏈看中國產業升級 有啥值得驕傲的?

        透過手機硬件產業鏈看中國產業升級 有啥值得驕傲的?

        作者: 時間:2017-05-20 來源:OLED快訊 收藏
        編者按: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中國手機品牌只具備系統集成能力,也就是個組裝廠的命,核心的零部件都是掌握在國外手里,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很遺憾,就2017年而言,可以說這種說法是對的,不過這種局面正在迅速的改變,中國手機供應鏈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壯大,而這一現象的發生是因為中國手機品牌企業發展起來了。

          7、靶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9445.htm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韓國壟斷,但目前國產化率也已經較高,而且在進一步提升。

          隆華集團旗下是四豐電子是中國鉬靶材的主要供應商,可以為全世代的產線提供產品。四豐電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純度寬幅鉬靶材,寬度高達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產線要求規格最大的鉬靶產品,也代表鉬靶生產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國內廣西的晶聯光電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韓國掌握的ITO靶材生產核心生產工藝-----常壓燒結ITO靶材技術工藝,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尺寸ITO靶材生產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問題。該公司2016年8月被國內龍頭鉬靶材企業隆華集團收購。

          2017年2月,隆華集團旗下晶聯光電已經在洛陽開始擴產,未來三年形成200-300噸ITO靶材生產能力,打破日韓壟斷。2016年,受主營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業去產能影響,隆華集團業績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業務卻持續發力,成為其一大亮點,上半年靶材營收同比增長78.02%、毛利率同比增長12.40%

          8、生產設備

          最后在生產設備方面,國產液晶廠家投資產線,動輒數百億,在以往幾乎都要從日韓進口,國內各大廠家也在努力實現生產設備的國產化。

          例如合肥欣奕華智能制造公司,為做液晶面板生產設備配套,主要做搬運機器人和自動檢測設備,該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營收就達到人民幣9,991萬元,2015年更猛增5倍達到5億元人民幣,2016年預計也會超高速增長。

          再比如國內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產線檢測設備的龍頭企業,深圳精測電子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25.5%;凈利潤9868.42萬元,同比增長28.58%

          2016年4月記者采訪北京亦莊生產線,有以下描述:

          “8.5代液晶生產線基本實現國產化

          在8.5代液晶生產線的場區一隅,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北京的8.5代液晶生產線,投建于2009年8月,是當時中國大陸首條8.5代線,也是目前為止行業內投入量產運營的最高水平生產線。“2009年投建之初,生產線的相關設備幾乎全部來自于進口。而從2009年到2016年,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除曝光機以外幾乎全部的設備以及加工材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對產業鏈條形成了強大的帶動性。”

          這個記者的描述先不論是否嚴謹,說明至少在8.5代線上,國產化設備進展很大。除此之外,東旭光電和京東方簽署了2014—2019年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促進液晶面板生產設備的國產化。

          從中國顯示面板產業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產業升級之路是什么,我國電子品牌普遍已經發展起來了,華為、OPPO、 VIVO、海爾、格力、小米、美的等等,基本凈利潤都在10億美元以上,像海爾、美的、格力凈利潤均超過20億美元,海信集團凈利潤也超過10億美元,華為更是超過50億美元。

          國產電子品牌崛起,必然會集體帶動顯示面板的國產化,而顯示面板的國產化,又會帶動上游的原材料國產化,以偏光片為例,有了京東方做靠山,上游做偏光片的深圳三利譜集團才有膽量瘋狂投資產能,2016-2020年五年時間把產能擴大10倍以上。

          也因為偏光片國產化率可以預見的提高,才會有新綸科技,東氟塑料,皖維高新等國內企業相繼在2015年和2016年投資更上游的偏光片材料TAC膜和PVA膜材料。

          同樣為什么東旭光電敢在2015年投資30億人民幣建彩色濾光片的線,同樣是因為下游的國產面板有國產化需求,提前鎖定了訂單。

          小結:

          1、從下游的電子終端品牌做起,逐步帶動上游,這就是中國的產業升級之路。

          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從下游到上游的擴張總有滯后性,所以我們的市場份額,從下游到上游的材料呈現份額遞減,上游材料的世界市場份額明顯低于下游的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游材料的世界市場份額必將逐漸和下游的份額看齊。

          2、品牌起來了,上游零部件產業必然會起來

          通過本文,大家可以也發現了,在上游零部件,和更上游的材料,生產設備,我們遇到的競爭對手全部是日本,韓國,臺灣。

          為什么恰好是他們?他們無一例外,都擁有或者曾經擁有過強大的消費電子品牌,他們之所以在上游這些領域強大,尤其是日本最強大,還是因為以前日本電子品牌,臺灣電子品牌如日中天,帶動了這些產業的發展。

          而相反,如今日本和臺灣電子品牌的衰落,必然會拖累他們的上游產業份額逐漸下滑,要知道,中國電子品牌,采用中國產零部件的比例一定遠高于日本品牌,中國品牌越強,中國上游零部件產業公司就會越強。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蘋果公司就是日本的救命稻草,如果蘋果在今年真的宣布,iphone 8除了三星以外的第二家OLED供應商是京東方,而不是JDI,那么日本顯示行業可能真的會完蛋。目前來看,JDI背后的大股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決策非常遲緩,如果明年不能順利實現OLED量產(即使這樣也晚了京東方一年),那么蘋果選擇京東方的可能性更大。

          3、中國的產業升級是不留死角的升級

          顯示面板上游的幾乎所有的零部件和材料,都有中國公司在大舉投資建廠,說明我們的產業升級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升級。 而且上游各大企業,均在高速增長。

          4、中國顯示面板產業升級,日本臺灣是最大受害者。

          通過本文,相比各位也發現了,日本品牌在顯示面板上游的材料和零部件領域最為強大,這句話也可以這么說,隨著中國顯示面板零部件和材料產業的興起,受影響最大的也會是日本企業。韓國不會受像日本那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有三星,LG可以自產自銷。

          畢竟三星是世界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和電視品牌,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視,都超過全日本的出貨量總和。尤其是手機,三星一年出貨3億臺,世界第四的OPPO才出貨不到一億臺,而日本品牌沒有一家能進世界前十。

          同樣情況的還有臺灣的面板產業,這也是這兩家最為反感我國產業升級的原因。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鍵詞: 京東方 面板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高唐县| 延川县| 全椒县| 辽阳县| 乃东县| 昌图县| 高安市| 白玉县| 云龙县| 盐山县| 宝山区| 福鼎市| 嘉荫县| 和平县| 西平县| 苏州市| 高淳县| 读书| 收藏| 晴隆县| 烟台市| 鄂伦春自治旗| 察隅县| 雷波县| 明水县| 博客| 凤庆县| 萍乡市| 丘北县| 盱眙县| 广州市| 运城市| 阳信县| 东兴市| 阿合奇县| 霍邱县| 怀化市| 泸西县| 武定县|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