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業寒冬將至 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各有隱憂?
中興2016年在非洲和歐美及大洋洲市場收入超過10%的下滑是否與其年初因違反美國出口管制制度而受到美國商務部制裁有關,中興在其財報中并未提及,但該事件對于中興的當年業績及未來發展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58325.htm1.利潤虧損。
因為承認公司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律,并在調查過程中有干擾調查的行為,中興最終與美國商務部、司法部和財政部達成和解接受了8.9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由此中興在2016年的財報中一次性計提了61.83億人民幣的營業外支出,導致公司出現14億人民幣的虧損,而歸屬到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23.6億元,在2016年不再進行利潤分紅。在此事件中,中興公司管理層的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最終由普通股股東買單,由此對公司形象和股東利益造成的傷害不可低估。
2.變賣股權。
為了籌資支付美國政府8.9億美元的罰款,中興分別在2016年6月和11月對其持有的訊聯智付、天津智聯和中興物聯的80%以上的股權進行了變賣。這三塊股權業務涉及互聯網金融和物聯網,屬于具有高成長性的熱門行業,但為了支付罰款而被匆匆變賣,對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和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遠期收益同樣造成的傷害亦不容忽視。
3.高管更迭。
2016年4月5日,自2010年開始擔任CEO的史立榮因美國政府出口管制事件引咎辭去CEO職位,公司原CTO趙先明出任公司CEO兼董事長并全力處置與美國商務部的談判。2017年3月14日,在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之后,趙先明辭去董事長職務而留任總裁,公司執行董事殷一民出任公司新一屆董事長。4月5日,負責消費者業務的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從中興離職。短短一年時間,董事長三次更迭,對中興對外形象和對內管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
此外,巨額罰款造成的業績虧損也使得中興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第三個行權期未滿足業績條件而作廢,這勢必對中興以股權激勵來穩定管理層和核心人才的目的形成打擊。
因此,雖然8.9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所造成的業績虧損在中興2016年的年報中僅靠一條“營業外支出”的記錄就被一筆勾銷掉,但這一事件對于中興在2017年乃至更長時期內的運營與發展所造成的影響還仍待觀察,特別是根據和解條件,美國司法部為中興設了三年的觀察期,三年期間中興要隨時接受美國司法部批準任命的獨立合規監督員的監察;而美國商務部則還有一筆暫緩支付的3億美元罰款和為期七年的拒絕令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在中興頭上要一懸七年。
結語
根據GSMA的統計,全球移動運營商的固定資產投資(CAPEX)在2015年達到了峰值,接近2000億美元 ,并從2016年開始掉頭向下,直接降低了6%,GSMA預計這一下滑趨勢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5G網絡投資逐步啟動。具體到中國市場,根據三大運營商的財報數據顯示,中國移動2017年資本開支預期為1760億元,同比下降6%;中國電信資本開支預期為890億元,同比下降8.1%;中國聯通資本開支預計為450億元,同比下降37.6%;這也就意味著,2017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將減少462.1億元,同比降幅高達13%,這對于所有通信設備廠商的2017年業績,尤其是高度依賴國內市場的中興和華為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
因此,由網絡技術升級換代斷檔期而導致的寒冬又將開始在通信設備商行業蔓延,對于華為、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這四大通信廠商而言,2017年注定將是一個難熬的冬天。根據財報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各家可供支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折算成美元分別是:華為177億,諾基亞80億,中興43億,愛立信則只有41億。這是在冬天要拿來買棉襖的救命錢,比較起來愛立信是家底最不殷實的一個,如果新任CEO鮑毅康使不出扭轉乾坤的大招,或許思科何時出手買下愛立信就將成為通信行業在2017年最大的看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