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大爆發 Vega GPU架構技術要點總結
ROCm的全稱為“Radeon Open Compute platform”(意為Radeon開放計算平臺),它包含程序編譯器、程序語言運行時態,并對CUDA應用提供兼容支持,借助這套平臺,開發者能夠選擇自己已熟悉的程序語言、快速開發出對Radeon Instinct計算卡優化的程序。ROCm的編譯器已支持多個GPU—無論是單卡多芯片還是集群中數量龐大的多計算卡,它都能夠提供支持。這樣,開發者就不必受到硬件的限制,只要借助ROCm開放平臺進行編制程序,就可以無憂地在Radeon Instinct加速環境中獲得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466.htm
AMD展示的Vega游戲平臺
此外,AMD還專門開發了MIOpen對象庫,它與C++ STL、NCCL等程序庫類似,方便開發者直接調用,降低編程的難度。AMD宣稱,借助MIOpen庫,MI25計算卡的性能,可以比NVIDIA的Pascal架構Titan X快出30%—而Titan X是NVIDIA最頂級的型號。
與NVIDIA相比,AMD雖然作為深度學習市場的后來者,但它有著整體平臺的優勢—基于Zen架構的“Naples“(那不勒斯)服務器處理器擁有多達32個內核、64個線程,雙插槽可以提供64內核、128線程的頂級實力,配合Radeon Instinct加速卡可以提供一套頂尖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果Zen架構在服務器市場獲得成功,那么也將對Radeon Instinct平臺起到正面的帶動作用,反之亦然。
當然,AMD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后來者它已經落后太多,幾乎所有的AI方案都基于NVIDIA Tesla平臺和英特爾的72核至強融核Xeon Phi處理器,角逐深度計算市場。有趣的是,由于英特爾缺乏高端圖形技術,很大程度上其實可以考慮選擇與AMD進行合作,這三家處理器企業又將新時代、新領地開始三國演義。
前瞻
Vega架構的出現,正如Zen架構之于微處理器一樣,給AMD準備了重新上陣的彈藥。現在,只要它能夠快速地推向市場,就有機會挽回頹勢,逐漸回到雙雄并立的格局。同時在游戲市場,Vega GPU的推出也將給玩家帶來新的選擇,尤其是銳龍Ryzen系列處理器成為大熱選擇的情況下,雙A方案看起來是比較靠譜的。
AMD不吝于展示自身在AI計算領域的野心,這個領域不同于游戲,如果Vega能夠展現出強大的性能實力,那么AMD就很有機會獲得突破口;反之,如果它的性能與對手有明顯的差距,那么光靠成本的優勢,也很難讓它有大的作為。按照計劃,Vega顯卡將在今年中期發布,相信不久后大家就能看到顯卡的上市。為了品牌繼承性,Vega GPU依然被歸入GCN架構,但它其實是全新的架構體系,跟前幾代GCN并沒有太大關系。我們希望GPU市場重新出現充分的競爭,喪失競爭的結果大家可以看到,無論CPU還是GPU,計算性能都將止步不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