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的崛起:中國高管眼中的人工智能
麥肯錫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可能更有利于科技板塊,因為這一行業具有相關的人才、技術和資金,更易于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普及。相比之下,中國的傳統行業還沒準備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大多還沒把其視作戰略重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522.htm
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對中國傳統行業的潛在影響,我們最近對80家公司展開了一項調查。其中,60家處于傳統行業,如零售、重工業和建筑業。另外,調查對象還包括20位人工智能專家,他們來自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其中包括幾家初創公司。調查對象覆蓋各行各業,具有一定代表性,包括金融、醫療保健、零售、消費品、科技、媒體和電信。
有一點大部分受訪者都認同,那就是人工智能會成為其所在行業的一股顛覆性力量。盡管變化的步伐可能因行業不同而有所差別,但90%的受訪者都認為,人工智能會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行業。在問到人工智能會怎樣產生影響時,受訪者提出了100多種潛在方式,從提高運營效率的應用程序開發,到全新的產品和服務開發,不一而足。
盡管人工智能帶來了一線曙光,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傳統行業公司仍在掙扎,猶豫該如何應對這一技術進行投資。超過40%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的CEO并沒有將人工智能作為戰略重點,60%以上的人認為,他們公司在過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戰略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見圖1)。

在調查中,大多數高管指出,人才匱乏是制定具體人工智能戰略的主要障礙。事實上,中國只有不到25%的人工智能從業者擁有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而在美國這一比例也只有50%。一名首席技術官表示,開設機器學習相關專業的中國高等院校屈指可數。即便是有專業,大多數學生也開發不出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運用的應用程序。
鑒于以上種種挑戰,傳統行業的受訪者認為,要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前景不容樂觀:84%的受訪者表示,人工智能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互聯網公司和創業公司,而不是現在的行業領軍者(見圖2)。

人工智能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在技術突破和應用機會不斷擴展的雙重推動下,人工智能走到了大規模應用的臨界點。四大趨勢表明,人工智能將給各行各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1)領先的半導體廠商及CPU和GPU企業均將人工智能視作核心目標,斥巨資投入大量處理技術,為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打下基礎。
2)開源人工智能平臺的數量及規模持續激增,開發人員可以自由利用編程界面,使用各類工具、算法以及訓練數據,建立人工智能功能。
3)數據資源的規模及種類也大幅增加,意味著可以對機器進行訓練,從而使其做出更快更好地決策(見圖4)。
4)高科技巨頭以及風投機構對致力于“人工智能跨行業創新應用”的初創公司趨之若鶩。從2010年到2014年,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額增加了20倍以上。

我們對這種歷史性轉折并不陌生。當技術創新與市場力量匯聚在一起時,便會創造出足以扭轉整個行業局勢的產品。2007年蘋果手機iPhone的發布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時刻。當觸摸屏的成熟技術與移動電話的日益普及交織在一起時,便產生了足以改變整個行業領域的新產品。 雖然確切的時間仍無法預測,但人工智能似乎已走到了類似的爆發性歷史轉折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