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間融合器——Stryker的產業化之路
對于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醫療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戴尅戎說,“3D打印技術是制造領域的一場革命性技術,借此可以實現個性化產品的批量生產,這恰好契合了醫療產品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它將是顛覆性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518.htm的確,當我們看到史賽克通過金屬3D打印設備來生產其鈦金屬植入物視頻的時候,3D打印在醫療產品領域的“顛覆”之風迎面襲來。

全球市場中,骨科植入物品牌非常集中,包括Depuy、Stryker、Zimmer 、Synthes 等公司在內的9家公司占據了整個骨科植入物市場80%的市場份額。
骨科植入物市場中最主要的三個類別為:關節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創傷植入物(如:骨板、骨釘)。2016年全球關節、脊柱、創傷植入物市場規模達418億美元,其中,關節植入物為229億美元,脊柱植入物為113億美元,創傷植入物為77億美元。

SmarTech 預測,2016年全球3D打印醫療市場規模達12.29億美元,其中3D打印植入物市場規模達8.23億美元;2024年3D打印植入物的醫療市場規模達96.39億美元,其中3D打印植入物的市場規模達81.2億美元。

相比國際市場,中國骨科植入行業整體滲透率低于歐美國家。相比國際品牌,國產品牌在創傷類植入物中的占比相對大,而在關節和脊柱植入物中國產品牌占比低于國際品牌。
根據Rost&Sullivan,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在2012年達95.4億元,2015年達166億元,2017年預計將達到218億元?,F階段我國創傷類植入物的占比大于關節和脊柱植入物,但關節和脊柱的總量和占比提升是大勢所趨。
FDA 已批準了85多個3D打印植入物,據了解,獲得FDA 批準的3D打印植入物生產廠商主要包括兩類群體:
-Stryker、Zimmer 等骨科醫療器械巨頭
-專注于提供于提供骨科植入物3D打印解決方案的企業
CFDA 批準了2個3D打印植入物:髖關節系統和人工椎體,據了解,其中包括愛康醫療的髖關節。
此前史賽克3D打印的后路腰椎間融合器獲得FDA批準,并于2016年第二季度正式推向市場。這種醫療植入物可為患有退行性椎間盤疾病、I級滑脫和退變性脊柱側凸的病人提供穩定腰椎的固定效果。

史賽克之前利用3D成功打印植入物之后,在愛爾蘭的科克郡建立3D打印工廠。
在史賽克的視頻中,顯示的正是其獲得FDA批準的后路腰椎間融合器的金屬打印過程。史賽克不斷強調鈦金屬的植入物與3D打印技術的完美結合,而史賽克所專注的是Tritanium技術,這項技術是為了將骨長入而設計的,并且Tritanium PL Cage可以減少沉降,并增加可視性與穩定性。
腰椎后路椎間融合器融合術適用于各種原因的腰椎退變性不穩,合并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需行后路減壓者;手術后腰椎不穩,需同時行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者;椎間盤源性腰痛,前路手術受限者;各種原因的腰椎滑脫,需同時行椎管減壓及復位固定者。
在中國,史賽克還收購了創生公司,創生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骨科創傷產品生產商及三大脊柱產品生產商之一,是中國骨科器械行業的領軍者。創生公司在吸收史賽克公司先進3D打印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世界級的3D打印技術研發團隊,并根據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改造,自主研發了新一代骨骼多孔結構以及中國唯一的3D骨科數字化設計平臺——人體虛擬骨數據庫。
據了解,中國在骨科植入物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小編認為隨著3D打印技術與骨科植入物制造技術的深度結合,一旦更多的公司取得FDA或者CFDA的認證,像史賽克這樣的產業化生產現象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