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物聯網的無線連接技術eMTC
eMTC的商業化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42531.htm應用在智能物流中,具有防盜、防調換、實時溫度傳感和可定位優勢,能夠實時監控及定位,將信息記錄及上傳,可以對行駛軌跡查詢;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可支持健康監測、視頻業務、數據回傳和定位;依靠目前的蜂窩網交互屏幕,提供包括智能充電樁、候機寶、電梯衛士、智能公交站牌、公共自行車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場景。

物聯網中的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的分支也屬于方興未艾的市場,目前最主要需要解決“智能組合”與“連接組合”兩大問題。作為智能家居廠家,雖然智能硬件的功能日益豐富,但這僅僅解決智能組合的問題。我們常常談及的互聯互通處在連接組合的層面之上,目前在國內智能家居市場上基本選擇Wi-Fi、藍牙、ZigBee、Z-Wave等近距離物聯網通信技術,也看到了一些選擇Lora和Sigfox兩大窄帶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中的應用。但是因為基于LTE的物聯網技術NB-IoT與eMTC的商業化應用在明年才能啟動,所以對于未來智能家居的連接選擇上,還處在未知數階段,市場也幾乎都是空白,但是這塊空白是大范圍的強需求所在。

解決了“智能組合”與“連接組合”問題后,便是“互動組合”。互動組合并不是指用戶通過手機APP去控制一臺設備,看似這種方法比原來有進步,但依然很原始且傻瓜。互動組合即智能家居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自決定與自處理,完全不需要人為干預,也可以稱之為“升級的機械式傻瓜化”。但“互動組合”仍然不是智能家居領域的終極目標,人工智能的非機械化個性化處理方式將駕馭“互動組合”,我們稱之為“人格組合”,感知、通過學習進行思考、并分析環境、最終做出本能的“類人格”反應便是終點。
物聯網無線技術的發展將會受到許多需求的挑戰,如高密度、高吞吐量,同時還需要低功率和低延時;要高速度,同時也要高穩定性;需要諸多復雜的機器連接。因為目前無線技術的尚不成熟,遭到許多質疑,但當物聯網技術成熟時,也標志著智能家居“無線連接”的時代到來,屆時質疑聲將會消除,就如我們現在說起電話只會想到手機而不會想到固話一樣。
編輯點評
如果只是把現有的LTE技術平移到物聯網終端是走不通的,因為為了滿足更廣泛的物聯網終端連接,低功耗和較低數據傳輸速率是強需求。與我們所知道的Cat.4到Cat.16一樣,eMTC是Cat M1,而NB-IoT是Cat NB1,都屬于同一個LTE發展路線圖,eMTC對LTE協議進行了裁剪和優化,這些技術也能夠在運營商部署LTE時并存,NB-IoT和eMTC是LTE物聯網技術的互補。LPWA無論誰家輸贏,都會促進智能家居等第三方垂直行業的“連接組合”發展,拓展更多需求。eMTC可以支持語音VoLTE通話,NB-IoT可以在低吞吐量的應用場景下將成本和功耗縮減至最低,eMTC和NB-IoT很難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兩項技術將會互相融合、補充以提升用戶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