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華為與昔日宿敵InterDigital結盟

        華為與昔日宿敵InterDigital結盟

        作者: 時間:2016-12-16 來源:網絡 收藏

          “6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695.htm

          這是與宿敵結盟后,給后者當季帶來的收入占比。

          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顯示,該公司第三季度同比收入翻了一番還多,從2015年的1.004億美元增至現在的2.083億美元。

          而業績大放異彩的關鍵原因則在于:9月初與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雙方從交戰狀態進入了合作階段。

          顯然,憑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強勁的銷量,其剛與結盟,就給后者帶來了“實惠”好處。

          那么,這對爭執數年之久、打官司無數的一對宿敵,緣何選擇言和“結盟”?雙方的握手言和,又會給國產手機市場和廠商帶來哪些影響?

          宿敵對戰:你進一尺,我進一丈,互不相讓

          之所以說InterDigital是華為的“宿敵”,是因為雙方的專利糾紛和商業糾紛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

          因經多次談判協商未能達成一致,2011年7月26日,InterDigital在美國特拉華州法院對華為公司、華為美國公司、諾基亞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美國)公司等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并請求美國特拉華州法院初步并永久禁止華為公司等繼續實施其專利并作出賠償。

          同日,InterDigital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華為公司等侵犯其專利權,并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華為公司等相關產品啟動337調查并發布全面禁止進口令、暫停及停止銷售令。

          面對InterDigital的凌厲攻勢,華為一點也沒示弱。

          2011年12月華為在深圳對Interdigital提起兩起訴訟,分別涉及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

          隨后,兩起案件經兩審終審分別于2013年得到了結,其中,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一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華為按照0.019%的許可費率向Interdigital支付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而在Interdigital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案中,則判決Interdigital構成壟斷民事侵權行為,賠償華為經濟損失2000萬元。

          與此同時,2014年5月,鑒于Interdigital與華為公司達成和解,國家發改委宣布,對Interdigital涉嫌價格壟斷案作出了中止調查的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一案雖然是華為發起,但受益的卻是國內所有手機廠商,該糾紛的解決,使得InterDigital在國內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降至了0.019%。

          因為0.019%的費率水平,與Interdigital與蘋果達成專利許可合作費率相當,而最初Interdigital向華為拋出“橄欖枝”時,要求的許可費率則是0.019%的N倍之多,應該要遠遠超過2%。

          當然,雙方在此糾紛的妥善解決,也給interdigital帶來了切實的好處,該公司得以從國內反壟斷調查中脫身,避免了陷入高通此前被罰70億元的尷尬。

          握手言和:共同尋求專利許可商業化合作路徑

          可以說,在過去多年間,華為與Interdigital的關系可謂“水火不容”或者是爭得“你死我活”。

          但是,這種“劍拔弩張”的關系突然緩和了,兩家公司不僅握手言和,而且還達成了“結盟”關系。

          2016年9月6日,InterDigital對外宣布,1)兩家公司簽署了全球性的、多年的、非排他專利許可協議。2)雙方同時就自2013年12月開始的所有仲裁訴訟達成全面和解,華為將向InterDigital支付專利許可費,3)兩家公司還“就未來共同研發合作的談判達成初步框架協議”。4)華為會轉讓一批專利給InterDigital。

          這個“一攬子”協議,讓華為和InterDigital從“宿敵”變成了“盟友”。

          眾所周知,InterDigital是無線電話通訊的先驅,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絡就是該公司建成的,截至2011年12月31日,該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擁有由超過19500項與無線通信基本技術有關的專利和專利申請組成的專利組合,廣泛涉及CDMA、TDD、GSM、FDD、WCDMA等2/3/4代無線通訊技術專利。

          如果說高通是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的巨頭,那么,InterDigital堪稱巨頭中的巨頭,因為高通手里持有的大量CDMA專利,實際源自InterDigital公司。

          當初,InterDigital因為經營出現問題,將其還有的CDMA2代手機的核心標準IS-95及關鍵專利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高通。

          而從與InterDigital達成的合作廠商來看,包括蘋果、三星、諾基亞、RIM、HTC在等內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與InterDigital簽署了專利許可合作協議,可以說,它是手機廠商投身手機市場無法逾越的“一道坎”。

          那么,促使華為與InterDigital從“宿敵”變成了“盟友”的關鍵或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31869件,PCT國際專利申請8892件,海外專利8279件,已獲授權專利17765件,其中海外授權3060件。

          與此同時,截至2010年年底,華為加入全球123個行業標準組織,如3GPP、IETF、ITU、OMA、NGMN、ETSI、IEEE和3GPP2等,并向這些標準組織提交提案累計超過23000件。

          顯然,雙方在專利規模和技術積累上實力相當,是雙方最終從“對戰”走向“共處”的關鍵所在。

          共同研發:未進入雙方“朋友圈”的國產手機廠商該咋辦?

          如今,伴隨華為與InterDigital達成全面和解,結束了雙方過往多年的爭議,并就“未來共同研發合作的談判達成初步框架協議”以及“華為會轉讓一批專利給InterDigital”達成了富有想象空間的合作。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轉讓數據顯示,在一筆9月15日發生、10月19日記錄的交易中,華為向InterDigital的子公司Vid Scale, Inc轉讓了4項授權專利,而這些專利都與在線視頻處理技術有關。

          顯然,雙方通過達成全面合作,一方面,這表明阻礙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大障礙得以清除,另一方面,華為通過轉讓專利給InterDigital,借助InterDigital最廣泛的專利許可合作網絡或渠道,可將自身的專利技術實現商業變現。

          顯然,對于雙方達成的合作,資本市場反應強烈。

          雙方合作的消息宣布之后,InterDigital股價連續大漲,9月8日InterDigital股價盤中達到每股73.88美元,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與此同時,InterDigital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也反映出了雙方合作的“效果”。

          一方面,該公司第三季度同比收入翻了一番還多,從2015年的1.004億美元增至現在的2.083億美元。另一方面,該公司第三季度收取的過往專利使用費大幅上漲,從去年的1.022億美元提高至今年的1.240億美元。

          如今,國產手機廠商中的“佼佼者”華為,憑借自身的專利積累和技術實力已經與InterDigital達成了全面合作,那么,對于小米、魅族、OPPO、vivo、金立等專利實力相對薄弱的手機廠商,該怎么辦呢?

          它們會不會成為下一輪專利訴訟風暴中的“靶心”呢?



        關鍵詞: 華為 InterDigital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和田县| 东宁县| 搜索| 九江县| 曲沃县| 公安县| 绍兴市| 永胜县| 临夏县| 东乡县| 巴马| 三江| 双桥区| 彭州市| 洪雅县| 伊宁县| 凤冈县| 弥勒县| 麻江县| 沙洋县| 寿宁县| 克山县| 江山市| 乌拉特后旗| 吐鲁番市| 延安市| 永兴县| 焦作市| 崇礼县| 甘谷县| 武隆县| 林甸县| 彭州市| 金湖县| 清新县| 宁晋县| 建瓯市| 化州市| 宁南县|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