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強調開展5G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在產業扶持中政府不宜做具體執行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632.htm目前,產業政策執行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政府過多的介入實際上并不利于產業的良性發展。產業界人士也曾向筆者表示,政府應更多的是一個規則制定者,并把控宏觀的發展方向,最好不要去做具體的執行者。因為一個課題或者科研項目如果是政府主導的話,由于各種政商關系和一些官僚尸位素餐,就很容易演變成大家一起忽悠政府的錢,拿到錢了之后各回各家,黑一點的不了了之,厚道一點的最后做出一個只能看看,但用不起來的技術成果。
政府在給政策的過程中,對于扶持對象到底是國外巨頭的馬甲公司還是真自主公司,以及技術實力和市場前景如何并不是特別具有甄別能力,能拿到怎樣的扶持力度和項目,背景和政商關系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因此,政府過多介入的話,會導致資金利用效率有限,而且好鋼用不到刀刃上。
另外,政府扶持中也存在一個拉偏架的問題——政府很喜歡看誰弱一點,或者不行了,就去扶它一把,看誰能自主發展了就不管了,只去幫弱的,而且幫助力度還非常大,發展得好的公司靠自己努力取得的優勢一下子就被行政力量抹平了,這對能擺脫政府扶持、能自主發展的公司非常不公平,搞得競爭法則不起作用了。
如果是政府制定規則,具體執行由企業來主導的話,比如搜狗資助清華大學做人工智能,因為企業是追求經濟利益的,也是懂行的不會被忽悠,大家就會想著把這些錢做出什么成果,而且只要做出技術成果,企業可以拉來客戶,可以擺脫技術突破但只能躺在實驗室、無法被商業化的困境。
大基金幫扶模式更加科學
相對于政府直接補貼或劃撥項目研發經費這種“送錢”的扶持方式,大基金的扶持模式雖然也存在一些瑕疵,但總體上更加科學,對于產業發展也更有利。具體來說,產業基金給錢并非是國家送錢,而是資金換股權,國家產業基金也不做大股東,僅僅是投資參股,并不影響被扶持企業的具體經營。
另外,國家產業基金投資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撬動社會資本與國家產業基金一起投資集成電路產業中IC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原材料和代工廠中的龍頭企業,這樣就能以相對有限的資金撬動較多的社會資本,把社會上的游資吸引到產業轉型升級中去,而非股市、期貨、房地產、“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最關鍵的是,國家產業基金的著眼點并非短期逐利,而是放長線釣魚,通過長期投資幫扶企業發展,實現企業成長和國有基金保值增值雙贏。
截至2016年10月,首期募資規模1387.2億人民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項目40個,企業28家,承諾投資額也已接近700億元,已投項目帶動的社會融資超過了1500億元,其中,IC設計占總投資的27%,晶圓制造占總投資的60%,設備制造占總投資的2%,封裝測試占總投資的8%。
在業績上,雖然28家企業2016年增幅略微下降,但總體發展勢頭良好,紫光集團、三安光電等成為大基金投資的重要受益者,長電科技在國家扶持下收購了新加坡星科金朋,一舉邁入全球前10封測公司,中芯國際在獲得大基金投資后擴建工廠。不過,從資金的投入到企業技術突破和商業上的成功有一個時間周期,具體的成效會在幾年后慢慢體現出來。
總體來說,相對應補貼送錢的方式,國家產業基金扶持方式對于扶持產業做大做強,資金的利用效率會更高,成效也會更好。
落后行業應該在籬笆墻里適者生存
不過,如果只有這種對龍頭企業的天量資金投資扶持的話,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只能成長為瘸腿的巨人——因為很多行業里,中國大陸目前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龍頭企業,只有在國外巨頭傾軋下勉強生存的一些小公司。
比如,比如IC設計中的CPU、GPU、DSP、FPGA,以及用于輔助設計的EDA工具等等。國家產業基金因為是拿國家的錢在投資,保值增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可能去做風險較大的投資,只會投資一些已經有一定規模,前景較好的企業。換言之,國家產業基金只能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
而且站在那些小公司的角度,由于自身的體量太小,如果拿股權換資金,拿少了沒意義,拿多了也就意味著大基金控股,失去公司控制權,在本來就被國外巨頭打壓的情況下,被大基金控股后難免導致外行領導內行,很有可能會把這些本來就生存不易的小公司帶到坑里。
因此,很多絕對劣勢的領域,國家產業基金現行的做法是無能為力的,而過去那種直接給錢的做法既不科學,效果也不好。相比之下,給出生存空間的做法不失為解決之道——劃出一塊保留地讓國內自己設計的CPU、GPU、FPGA等芯片可以被用起來,比如把黨政軍市場拿出來,把這塊封閉市場給予國內公司去生存和競爭,誰的產品好,不能只聽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必須傾聽用戶單位的聲音,再以政府擇優采購的方式給做得好的公司變相給予資金扶持,并且在實踐中使用自主設計的芯片,在使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技術的螺旋式上升,并在使用中慢慢構筑起軟件生態,最終實現自主技術的成長和國內公司逐漸成長壯大。
正如龍芯首席科學家胡偉武說的:“政府應該干啥,應該在黑暗森林里圍個籬笆墻,構建一個小森林,把國外芯片擋一擋。進入小森林的CPU公司必須嚴格界定,什么是自主的,什么是可控的,必須有統一的標準,把真正自主可控的放進小森林,小森林里玩的是市場競爭的叢林法則。讓國內自主CPU公司在小森林里適者生存的競爭——誰的產品好,誰的服務好,就選誰的產品,政府不要去干涉。在市場競爭中練出自己的體格,最后的勝出者踏著失敗者的尸體成長壯大后,再打破藩籬,和黑暗森林里的國外產品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