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標準上話語權下降 高通專利收費模式不可持續
高通在5G芯片研發方面居于領先地位,其最先開發出支持1Gbps的X16基帶,也是全球最先開發出5G基帶驍龍X50,其技術實力之強毋庸置疑,但是這已無法阻止它在4G和5G標準上話語權的下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880.htm
3G標準高通憑借壟斷的CDMA技術而獲得了壟斷性的專利地位,所有使用3G技術的企業都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高通也由此開始逐漸成為移動通信老大,并以此建立起被成為“高通稅”的專利收費模式。
高通與終端企業訂立的協議當中,有企業認為采用高通芯片繳納的“高通稅”會更優惠,歐盟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就認為它借此建立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導致歐洲的芯片企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由此高通的芯片業務逐漸占有全球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其他芯片企業逐漸衰落。
進入4G時代,高通推出的UMB競爭4G標準失敗,中國和歐洲合作推出的LTE成為唯一的4G標準,由此中國和歐洲企業在4G標準中的話語權上升,而高通的專利優勢被削弱。
目前的5G標準雖然仍然處于制定中,不過高通的話語權無疑正被進一步削弱。5G標準大概率會基于歐洲的LTE-FDD和中國的TD-LTE演進,即是說中歐在5G標準中的話語權會進一步增強,在剛剛的編碼之爭中,中國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證明了中國在5G標準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高通為了繼續維持“高通稅”強調4G不是單獨運行,在當時的環境下會同時存在2G、3G、4G網絡,要求捆綁收取專利費,至今為止這種策略是成功的,因為目前全球依然同時存在著2G、3G、4G網絡,通信企業推出的產品需要同時支持這三代技術標準。
不過,隨著4G在全球覆蓋的完善,2G、3G正在逐漸退出市場,美國運營商已陸續關閉2G和3G網絡,中國運營CDMA的網絡運營商中國電信決定將陸續采用3G網絡使用的800MHz頻譜建設4G網絡,這意味著其3G網絡將逐漸關閉,中國移動正推動基于4G技術的VOLTE的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大部分運營商將只是同時運營基于4G和5G標準的網絡,在未來的移動通信技術中3G技術不再同時存在的情況下,高通意圖通過捆綁3G專利收費的“高通稅”必然要做出大幅度的改變,甚至無法持續。
在專利收費模式不可持續的情況下,其單靠芯片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無法保證它繼續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2014年中國商用4G后,上半年只有高通和marvell推出4G芯片,而下半年聯發科和華為海思就推出了它們的4G芯片,去年華為海思更領先于高通推出支持LTE Cat12/Cat13技術的基帶,華為當前也已推出了測試用的5G通信設備,估計它在5G基帶研發方面不會落后高通太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