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卡位未來的重要基礎設施 物聯網已成為新的攻擊入口
4G和5G之間的差別在于確保了1毫秒的延遲,因而可使連網的物聯網設備變得更普遍可靠、安全與穩定。進入5G時代后,智能制造、自動駕駛、交互式游戲等將成為常態,而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也會產生重大突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507.htm由于擁有低時延、大帶寬和高鏈接密度等優勢,5G被業界認為是實現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通信的關鍵技術。
目前業界都將5G的商用鎖定在2020年之前,各汽車企業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的時間幾乎與此相同,并紛紛將自動駕駛汽車開上路面。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諾基亞同浙江移動及當地政府合作,在烏鎮子夜路延長線公路上進行車輛安全駕駛實地演示,它的“5G車聯網解決方案Car-2-X”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超低時延的車輛安全輔助駕駛。百度的18輛無人車在桐鄉市子夜路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也示范區內進行了首次公開道路運營和體驗,首次在國內全開放城市道路的,實現全程無人工干預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
不僅是自動駕駛汽車,從理論上來說,5G的網速能達到4G的40倍。這就意味著,在6秒內下載一部3D高清電影那都不是事兒,而通過目前的4G網絡,下載時間最少需要8分鐘。
而遠程醫療也將因5G成為家常便飯。醫生可以在千里之外為手術提供解決方案或給病人問診,甚至借助機器手臂進行手術。

隨著物聯網和萬物互聯的普及,網絡已成為整個社會運轉的基礎。“過去,網絡受到攻擊我們頂多覺得某個網站上不去了。現在網絡一旦受到攻擊,就可能意味著我們什么都不能干了。因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已經離不開網絡。”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指出。
到2025年,相互連接的設備數量預計將超過1000億臺,而那些曾經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災難性情節已經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近年來,智能硬件的蓬勃興起,但與之而來的安全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而,在今年的10月下旬,美國遭遇了史上最大的一次網絡攻擊,導致東海岸斷網。
周鴻祎在和科技日報記者談到此事時說:“這次斷網來自幾十萬的攝像頭發起的攻擊,這實際上是第一起大規模的物聯網攻擊。大規模利用物理設備和針對物理設備的攻擊將是物聯網時代的特征,同時這也是我們的挑戰。”
據周鴻祎介紹,360的全球網絡攻擊預警系統8月就已經感知到了這次利用攝像頭的攻擊,并于9月在行業內部就這種攝像頭的攻擊發出警告。
周鴻祎表示,物聯網如今已成為新的攻擊入口。隨著世界范圍內智能硬件設備數量的增多,未來如果要防范復雜的智能硬件平臺上的攻擊,可能并不容易。
根據360全球網絡攻擊實時監測預警系統跟蹤監測,黑客入侵、控制了全世界十多萬臺智能硬件設備,組成了僵尸網絡,對美國互聯網域名解析服務商DYN進行DDoS攻擊,導致了這場災難。周鴻祎認為:“十多萬臺設備被控制發起的攻擊已經讓半個美國網絡癱瘓,數十億設備如果被控制則足以讓全球互聯網癱瘓。”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國家能夠成為網絡攻擊的旁觀者、幸存者,大家都將成為受害者。這就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建立起協調和溝通機制,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分子。”周鴻祎提議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