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傳統車廠紛紛轉向純電動車型?
為了更好的氣動性以及科技感, I-PACE 還將門把手改為了類似于特斯拉車型的彈出式門把,提升了整車的未來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429.htm
看完了整車的性能和內飾,來看看最影響體驗的充電環節,捷豹表示,用戶通過50kW 功率的直流充電,在 90 分鐘內充 80%的電量,完全充滿則需 2 小時。這樣的快充速度也接近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的超級充電站快充水平。
盡管外觀頗具概念車的感覺,顯然從配置上這款車絕對是一輛能在短時間內推出的量產車型,而事實上捷豹也表示這款車預計將會在 2017 年正式發布并在 2018 年上市。

最為有趣的是,這款車目前已經在天貓商城開放了預定,提前交 15000 元的定金你就可以拿到優先提車權。盡管捷豹并沒有公布這款車的最終售價,但想必登錄天貓旗艦店接受預定的 I-PACE 一定會拿到不少訂單。畢竟上一次瑪莎拉蒂的 SUV 車型 Levante 入駐天貓時,定價為 99.98 萬的 100 輛車在 18 秒內就被搶購一空。
各大廠商紛紛觸電,不因特斯拉等新貴引來的危機感,而因政策導向不得不為之
一輛傳統燃油車的研發周期大概需要 5-6 年的時間,而這樣的節奏也讓人們對燃油車的廠商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傳統老牌車廠太慢了。

其實想象一下也十分合理,汽車本就不是快消品,一個人一生之中可能只會買一到兩輛車,買一輛車經常也會一開就是 10 年。發動機、變速箱等幾十年積累出的技術壁壘讓傳統大廠牢牢掌握住汽車消費市場的鑰匙,讓很多新型品牌無法進入。
然而我們這兩年卻逐漸發現,這些傳統廠商開始逐漸宣布將會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宣布將會在 5 年內將主力車型也變為純電動動力,甚至在研發投入上也不惜砍掉自己的燃油車項目去專注純電動汽車的研發。

很多人會說是因為特斯拉等純電動車搶占了老牌汽車大廠的市場讓這些老牌汽車廠商有了危機感,其實不然,我們來看一下特斯拉近幾個季度的車輛出貨數量就能明白了。

截止今年的 9 月 30 日的 2016 第三季度財報,特斯拉剛剛實現三年來的扭虧為盈,其中 Model S 和 Model X 新車合并凈訂單同比增長 68%。看上去數據是不是格外唬人?然而,第三季度特斯拉新車的出貨量僅為 25821 輛。這樣的數字是個什么概念?可能一個品牌的單一一款熱銷車型在中國市場上一個月就能賣出上萬輛車,即使算上其他品牌的全部純電動車型,純電動車占據的市場對于燃油車的龐大比例來說讓人是九牛一毛。
真正推進傳統車廠轉向純電動車型的,是全世界的節能減排目標以及各國政府未來幾年的節能計劃。

1885 年,德國人卡爾奔馳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但恐怕很多人都不會想到,發明內燃機車的德國,宣布將會在 2030 年全面禁售內燃機汽車,實現汽車的全面零排放。并且德國也敦促歐盟其他國家也盡快將燃油車禁令提上日程,爭取在 2030 年之前實現歐盟全境汽車的零排放。

2030 年看上去還很遙遠,再來看看各大廠商宣布的將集中推出純電動汽車的 2020 年。在去年的柏林第六次“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為表示對節能減排的決心以及為其他大國做出榜樣,默克爾在會議最后宣布:至 2020 年,德國將把廢氣排放量降低 40%,到 2050 年將廢氣排放量降低 80% 至 95%。并承諾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財政援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