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之路
人工智能行業:風雨過后見彩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519.htm雖然人工智能現在已經大熱,但對于這個行業將來在技術和產品等方面的具體發展前景,學界與業界也有諸多討論。
在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訊飛研究院院長胡郁看來,大家普遍更為關心的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問題。目前,深度神經網絡與大數據兩個關鍵要素的結合是當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條主流路徑,這條路徑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研究-工程-產品-用戶”大閉環優化,用簡單的四個字概括就是“大、智、移、云”,它推動了工業界人工智能技術直接邁過了可用性門檻。
現在工業界所依賴的大閉環優化、深度學習和大數據,跟腦科學的研究思路結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現在人工智能網絡借助于新的學習機理甚至拓撲結構上的改進,將可以進一步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強有力的推動力。漣漪效應、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結合成為目前推動人工智能向前發展的最有效的路徑。這幾年各國都在積極推進腦科學的研究,這些國家層面的重大項目都試圖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嘗試人工智能發展的另一條途徑。
技術的突破從源頭上推動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又帶來了嶄新的問題:人工智能是否會威脅人類,搶人類的飯碗?胡郁認為,現在的人工智能跟我們的意識其實沒有任何的關系,所以機器的發展將來不會殘害人類或者替代人類,反而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松和便捷。以車聯網為例,此前曾有先驅者提出要在車內實現自動識曲,語音交互等想法,如今隨著抗噪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現實。
此前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在今年參與G20峰會下的B20會議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將會使社會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社會財富創造的數量和質量呈指數級別增長;同時人工智能也將替代掉大部分的現有勞動力,顛覆現在的很多產業。這既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巨大機遇,也是巨大挑戰。

總體來看,未來十年將會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行業中,中國現在少有的兼具核心技術能力和產業基礎條件:在國家層面,2014年科技部“863計劃”啟動《基于大數據的類人智能關鍵技術與系統》項目;在企業層面,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創新企業已經找到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語音和語音為入口介入認知智能。因此未來中國在人工智能行業和人工智能產業上必將大有可為。
且行且珍惜:人工智能的漫漫長路
一項技術從產生到發展到產業化再到消亡需要經歷很多過程,很多技術就在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后慢慢消失了,而有些又被新的技術代替了。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寬泛的概念,包含了語音、圖像、語義理解等許多方面,因此在他的發展道路上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困境和曲折。
首先就是產業化的問題。技術向產品的轉化是技術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就產品而言,實用性是消費者追求和喜愛的第一要義。如果現在的人工智能像此前的技術浪潮一樣僅僅止步于概念上的聯網,或者只是停留在實驗室和研發中心中,那么缺乏了產業化和商品化的技術就會像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終還會走向末路和枯竭。此前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今年全國兩會中提出要將人工智能確立為國家戰略,從國家的層面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正是充分考慮到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產業化問題,希望在國家的扶持下形成兼顧競爭力和消費者口碑的人工智能產品。目前人工智能正處在商業模式構建和產業雛形生成的階段,以科大訊飛為主體的“中國聲谷”產業園區也在安徽省和合肥市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成長,逐步向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群優勢突出、產業規模和影響力處于國際前列的階段穩步邁進。產業之路的困難雖然可以稱得上艱巨,但是相信在科大訊飛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以語音為入口和基礎的人工智能產業終將會成為未來的現實。
其次,就是入口的問題。人工智能作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尋求一個合適的切入口融入大眾的生活。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面對各式各樣連入互聯網的智能硬件和其他設備,用戶都需要有更方便的手段進行操控。而這一切都將是語音大顯身手的時刻。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科大訊飛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借助遠場識別、麥克風陣列、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在多項智能語音和語言理解測試中榮獲桂冠,目前的技術已經具有了實用的能力和推廣的可能性,因此在未來借助語音的入口,實現人工智能的突破和跨越是非常有希望和前景的。
緊接著產業化和產品而來的就是盈利的問題。就人工智能產業來說,目前還處在初始投入階段,離盈利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只要占據了市場和用戶占有率,盈利其實也就近在眼前。以個人用戶和隨身可穿戴設備為例,借助認知計算引擎和語音識別功能,目前所有的移動互聯網模式,都可以在語音交互的過程中得以實現。人們通過在隨身設備上實現基于語音交互的各項功能,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各項功能,而企業在這一交互過程中則可以獲得海量的后臺大數據,還可以實時推送相關信息;而以商業用戶為例,為了獲取需要的技術保障和增值服務,用戶將會選擇付費的相關服務,這其中的市場規模都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
最后,就是許多企業都會遇到的資本問題。其實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和行業都適合資本的進入和并購的展開,此前劉慶峰曾提出,在人工智能行業,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國際上的人工智能巨頭,因此應當學習華為的作風,將工作和精力的重心放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如果期待通過資本運作和并購實現盈利或成功,必然會走上彎路,難以實現目標。
數百年前的萬戶,不會想到現在NASA已經成功將人類送出地球,遠航太空;百年前的萊特兄弟,不會想到如今的客機已經可以運載相比當年幾何倍數的乘客跨越五大洲四大洋,無論愿不愿意、無論是否承認,科技進步的速度,總是超乎最前衛的理想主義者的想象。而如今,我們已經站在了人工智能的大路前。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未來將在智能硬件、車聯網、機器人、自動客服、教育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而科大訊飛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領導者,以多年潛心耕耘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底蘊,必將堅守“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口號,和大家共同見證人工智能時代的真正到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