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標準為何到了5G就一枝獨秀?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近日表示:“計劃推出的5G標準將不再具有多個技術版本,而是形成統一融合的唯一標準?!北娝苤?G、2G、3G、4G時代,都是有多個版本的技術標準。為什么5G將形成統一融合的單一標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579.htm答案似乎只有一個,就是產業的發展趨勢決定。
首個版本的5G標準預計在2018年完成并推出,5G的各位前輩是怎樣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通信標準那些事。
1G時代,傻白甜時代只能語音不能上網
1G作為移動通信的鼻祖,為類比式系統,是以模擬技術為基礎的蜂窩無線電話系統。1G系統采用頻分多址(FDMA)的模擬調制方式,將介于300Hz到3400Hz的語音轉換到高頻的載波頻率MHz上(一般在150MHz或以上)。
歷史: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等單位提出蜂窩系統的概念和理論,但是受到硬件的限制,七十年才在正式向產業化發展。移動通信的變革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幾乎同時進行,但在這些區域采用的標準是不同的。
1971年12月,AT&T向FCC提交了蜂窩移動服務提案;1978年,美國貝爾試驗室研制成功全球首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AMPS;1982年,AMPS被FCC批準,分配了824-894MHz頻譜,投入正式商業運營。
1979年,由NET在日本東京開通了第一個商業蜂窩網絡,使用的技術標準是日本電報電話(NTT),后來發展了高系統容量版本Hicap。
北歐于1981年9月在瑞典開通了NMT(Nordic移動電話)系統,接著歐洲先后在英國開通TACS系統,德國開通C-450系統等。
1G通信存在眾多弊端,保密性差、系統容量有限、頻率利用率低、只能進行進行通信無法進行數據傳輸、設備成本高、體積重量大等。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能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
1G標準:
AMPS:高級移動電話系統,運行于800MHz頻帶,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環太平洋國家廣泛使用
TACS:總接入通信系統,由摩托羅拉公司開發,是AMPS系統的修改版本,運行于900MHz頻帶,分為ETACS(歐洲)和JTACS(日本)兩種版本。英國、日本和部分亞洲國家廣泛使用此標準,我國郵電部于1987年確定以TACS制式作為我國模擬制式蜂窩移動電話的標準
NMT:北歐移動電話,運行于450、900MHz頻帶,應用于曾在北歐國家、瑞士、荷蘭、東歐及俄羅斯等國。NMT450由愛立信和諾基亞公司開發,服務于北歐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國使用的蜂窩網絡標準,運行于450MHz頻段;NMT900為升級版本有更高的系統容量,并能使用手持的終端產品
C-Netz:運行于450MHz頻帶,應用于西德、葡萄牙及奧地利
C-450:與C-Netz基本相同,運行于450MHz頻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部署在非洲南部
Radiocom2000:RC2000,運行于450、900MHz頻帶,應用于法國
RTMS:運行于450MHz頻帶,應用于意大利
NTT:分為TZ-801、TZ-802和TZ-803三種制式,高容量版本稱為HICAP
1G時代就是一個傻白甜的時代,以AMPS為代表,只能語音通信不能上網,網絡容量也嚴重受限,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弊端,比如保密性差、系統容量有限、頻率利用率低、設備成本高、體積重量大等。
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能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只有"國家標準"沒有"國際標準",系統制式混雜不能國際漫游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些缺點都隨著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到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雖然1G時代并不區分移動、聯通和電信,卻有著A網和B網之分,而在這兩個網背后就是主宰模擬時代的愛立信和摩托羅拉。通信設備就像磚頭一樣,但卻昂貴無比,這便是財富的象征的“大哥大”。
我國移動通信的時代來的比較晚,1987年才開始,并以TACS為標準。
2G時代,跨時代的經典一代
20世紀70年代進入了2G時代,開啟數字蜂窩通信,擺脫了模擬技術的缺陷,有了跨時代的提升,雖然仍定位于話音業務,但開始引入數據業務。并且手機可以發短信、上網。2G的天下,也呈現出“抱團”的現象,與1G時代的亂戰在相比,天下被分割為GSM(基于TDMA)與CDMA兩種形式。
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了GSM為何還要費大力氣研發CDMA?
隨著移動通信用戶數的增加,TDMA依靠大力壓縮信道帶寬的做法已經顯現出弊端的時候,美國高通便投入到了CDMA的研發中,并證實CDMA用于蜂窩通信的容量巨大,且頻率利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所以應用前景也被看好。
2G標準:
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基于TDMA,源于歐洲并實現全球化,使用GSN處理器。GSM系統通過SIM卡來識別移動用戶,這位發展個人通信打下了基礎
IDEN:基于TDMA,美國獨有的系統,被美國電信系統商Nextell使用
IS-136﹙D-AMPS﹚:基于TDMA,美國最簡單的TDMA系統,用于美洲
IS-95﹙CDMAOne﹚:基于CDMA,美國最簡單的CDMA系統,用于美洲和亞洲一些國家
PDC:基于TDMA,僅在日本普及
2G時代開始了移動通信標準的爭奪戰,1G時代各國的通信模式系統互不兼容迫使廠商要發展各自的專用設備,無法大量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業的發展。2G時代雖然標準也比較多,但已經有“領導性”的網絡制式脫穎而出。GSM也讓全球漫游成為可能。
伴隨著1989年GSM統一標準的商業化,歐洲起家的諾基亞與愛立信開始攻占美國和日本市場,僅僅10年功夫諾基亞力壓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商。
我國內2G網絡的建設始于1994年中國聯通的成立,2000年4月中國移動成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