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態支離破碎 海爾如何破局?
這是一個遠距離信息交互時代,有個詞叫做智慧生活,說的簡單點,過去出門帶現金、銀行卡,現在只拿手機就行;過去打車得自己站路邊攔,現在自己把車開到你門口;懶得出門,不想下廚,躺床上在手機上戳戳點點,很快送上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10039.htm最近這幾年特別流行智能家居產品,比如能夠用手機操控的空氣凈化器、空調、冰箱、抽油煙機、掃地機器人、報警器……越來越多的廠商和品牌在把自己的產品和“智能”拉上關系。
以智能家居為方向的初創公司也是一家接一家的誕生。
但絕大部分還是以盡快變現為目的做單一產品。
在國外,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相對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比如在美國,谷歌旗下既有智能家居品牌Nest也有智能家居平臺Brillo/Weave,蘋果公司有Homekit,還有要做智能家居界蘋果的Vivint,都是在為用戶提供一整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其實國內也有在做智能家居平臺的品牌和廠商,但并沒有幾個真正去做平臺的,小米算是一個,但是也僅限于小米產品系列的一個品牌內生態。
智能家居行業一大痛點:封閉
其實不光國內,即便是國外較為成熟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公司,距離真正的平臺化,還差的很遠,智能家居廠商基本都還停留在單打獨斗的狀態,轉化給消費者的體驗,就是一種產品一個手機app,或者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可共用一個app,品牌之間是隔離的,并不互通。
國外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公司,所提供的也只是一種選定的智能家居產品組合服務,也不足以稱之為服務平臺。
產品之間的壁壘、不互通,彼此封閉,難以兼容,標準缺失,就是一個行業的發展障礙,這其實深刻地反映出了這個行業的不成熟。
對于企業而言,這是一個風口,對于用戶來說,就是一個痛點。相信沒有哪一個用戶在為自己家裝智能家居產品時都使用單獨一個品牌的產品,或者在手機里裝上一堆app。
要打破這種封閉的局面,打通壁壘,構建開放的生態平臺是唯一出路。
生態探索 平臺化是關鍵
在大規模的涌入之后,智能家居市場并沒有迎來大規模的落地,一些巨頭已經意識到,單兵作戰顯然行不通。
在此前結束的蘋果發布會上,除了令人矚目的IPhone7,對智能家居而言,令人關注的是IOS10中首次加入了Homekit,它可以幫用戶便捷、安全地管理家庭并支持自動化的產品。打開應用,添加燈、門鎖、恒溫器和其他支持HomeKit的配件,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到家中的家居狀態,可以單獨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
這一應用的出現承載了蘋果布局智能家居市場的信心。事實上,從谷歌的Brillo、百度family到京東+計劃以及阿里云的“家庭生態鏈”,不難看出互聯網企業都在積極搶占智能家居的平臺入口,但互聯網企業做智能家居很難形成完整的生態,它受制于智能家居產業鏈中龐大的智能控制終端、家用電器、照明、安防等產品設備陣營,整合之路依舊長遠。
相對而言,家電企業做智能家居更有優勢。放眼國內外,也有不少家電品牌嘗試敞開懷抱,探索自己的生態。其中,一些企業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借助互聯網企業本身的開放性和平臺植入自己的產品,比如美的與小米合作的空氣凈化器。而另一些企業則選擇搭建平臺,這種方式顯然更有效,也已經有企業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