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推進阻力重重 敲定標準、發牌照、開放資源為時過早?
《規劃》提出,由于5G系統在中、高頻段需要大的連續頻帶,因此在規劃和分配5G系統頻率時,基于6GHz以上高頻段的不同業務共享是大勢所趨,通過頻譜精細化管理,在頻域、時域、空域多個維度實現頻譜共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7120.htm除了共享中、高頻段頻譜外,《規劃》還鼓勵電信運營商必要時劃分新的頻段來支持技術需求,比如三家電信運營商利用現有網絡開展試驗,將821MHz~824MHz等頻段劃給物聯網,以滿足未來的頻率需求。
“頻譜只是我國在推進5G過程中面臨的難點之一,在其他的終端技術、企業利益協調等方面同樣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付亮如是說。
市場份額或將重新分配
業內人士表示,可以大規模商用的5G并未出現,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網絡、終端等各方面的技術仍處在研發過程中,而在技術的研發、推廣與應用中,通信行業的市場蛋糕或許將借5G這一革命性技術的醞釀而被重新分配。
在3G、4G時代,通信行業通常由基礎網絡提供者(即三大運營商)、終端設備制造商、網絡服務開發商三個部分組成。項立剛認為,因5G而產生的市場變化主要體現在與周邊行業的交叉與滲透上。
“與此前的通信技術不同,5G所解決的除了網絡帶寬的速度加快之外,還有萬物互聯、信息安全提升等,借此將撬動包括車聯網、物聯網等萬億級的市場。因此包括如今的電信運營商、終端設備制造商、服務開發商會在5G的通信技術基礎上,很可能將建立起新的利潤增長點,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也未可知。”
除了新產生的市場領域,在5G網絡設備的專利技術上也存在著利益重新分配的可能性。
“每一代通信技術的網絡設備,都是集納、綜合了多個廠商的上百項專利技術,每個廠商被采用的專利相對整體會形成一定比例,廠商都會從中獲取屬于自己的利益。”付亮認為,有些企業或許并不甘心此前或當下的分配結果,目前包括華為、中興、愛立信、軟銀、三星等企業一方面在加緊步伐研發相關技術,并申請專利,另一方面,也會在專利領域加速競爭,重新分割其中的地盤。
“5G的應用比起4G會更廣,所需要的技術、專利也會更多,因此5G時代在專利方面產生紛爭的可能性也會提升。”付亮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