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押注人工智能 百度翻身的唯一機會?
百度是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多年前,正是憑借領先的搜索技術,百度得以建立基于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并衍生出百度貼吧、百度音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國民級產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479.htm送外賣讓百度遭遇了些許嘲諷,對工程師出身的李彥宏而言,在O2O上全力投入的經歷,促使其最終選擇以技術解決百度的危機,謀求機遇。
從今年百度世界大會傳遞的信息來看,其戰略可以概括為:以百度人工智能百度大腦為基礎,優化百度現有業務,同時全力開發無人車,努力爭奪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入場券,是百度確立人工智能為核心戰略的基本思路。
穩妥還是冒險
理性、相信數字和技術的力量是李彥宏身上的一大標簽。無法得知在新戰略的過程中,李彥宏經過了怎樣的一番計算,但在“人工智能為核心中的核心”這一指導思路不變的前提下,要觀察和評價百度,從現在開始需要再多一個視角。
今年4月,百度進行了一年多來的第三次架構調整,整合SSG(搜索業務群組)、MSG(移動服務事業群組)及糯米事業部組建新的百度搜索公司,由向海龍出任新公司總裁,向李彥宏匯報。張亞勤(微博)、朱光分別負責新興業務服務群組及金融服務事業群組。除此之外,還有由王勁帶領的技術事業群(TG),主要負責無人車等前沿項目。

盡管百度人工智能+一切業務的做法讓人覺得有些虛幻縹緲,但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層面對現有業務可能產生的積極意義不可忽視。
以百度的營收引擎搜索業務為例,與谷歌(微博)相比,百度的廣告轉化率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如果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讓點擊和推薦更加精準,將會進一步挖掘百度搜索業務的收入。
但在實現這個美好設想之前,如何把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百度現有業務結合落到實處,可能是擺在百度面前的一個難題。
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研究力量在為吳恩達領導的硅谷實驗室,作為首席科學家,圖像技術出身的吳恩達在無人車方面具有優勢,但要將這些技術與搜索業務結合,可能并不是他擅長的事情。余凱離職之后,百度國內人工智能團隊缺少一位技術領頭者,這不利于人工智能技術團隊之間進行對接和合作。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與百度實際業務結合這個問題,吳恩達回答,在具體操作上,他所領導的團隊下專門有一個團隊,負責理解各種各樣的技術,并負責和百度各個業務線的團隊溝通。
“我們內部如果有一個部門想有什么人工智能技術,這個團隊直接負責跟他們溝通和理解。有時候如果他們確定有些產品應該用語音識別,他們也會跟這個團隊連接到我們的語音識別團隊,讓他們有更深度的合作。”
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百度的核心可能需要一個過程,吳恩達介紹,在百度內部他們也在推動有關人工智能技術的培訓,以幫助工程師、產品經理們認識人工智能,繼而設計出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產品。
“人工智能發展的快,在百度我們也做了很多培訓的工作,來讓我們自己的人員看到很多例子,看到很多應用場景。”
從目前來看,這個溝通團隊將是推動百度在具體業務上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關鍵力量,吳恩達沒有透露這個團隊的規模,但他表示,“還會想擴建這個團隊”。
而在押注未來的無人車項目上,盡管吳恩達給出了三年量產五年商用的時間表,但距離無人車真正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仍需時日。
短期內,百度的境遇將如何變化,仍取決于現有業務的實際發展狀況,這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究竟能為各業務線提供多大支持,是否真的能幫助百度金融彎道超車,仍有待驗證和觀察。至于為百度卡位下一代競爭的無人車等項目,則需要更長時間施展影響力。
李彥宏押注人工智能技術賭一個更美好的后天,但要到達,還有很多難題要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