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到工業機器人 長虹人工智能野心迅速蔓延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總裁李剛表示,長虹和ABB將依托聯合實驗室,在應用開發、生產、系統集成等方面開展合作,有效推動傳統家電制造業乃至中國制造業,向更節能、更環保、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實現共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418.htm

據了解,這一項目亦是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棋局的重要一步。工信部網站顯示,經企業現場答辯、專家組評審等環節,高標準篩選出2016年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長虹"基于個人化定制的家電智能制造數字化虛擬工廠樣板建設"項目成西部唯一入選項目,同時也是彩電業唯一入選。
"長虹與ABB的合作是雙方的優勢互補,長虹擁有巨大的智能制造能力,希望借ABB擴展技術優勢,擴張全球資源。而ABB欲借助長虹進入中國市場,拿下人工智能產業即將為中國帶來的巨大機遇。"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ABB的助陣,將大幅縮短長虹朝向大規模定制的行進周期。在業內人士看來,ABB之所以選擇長虹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也是看中了長虹當前的發展基礎。目前,長虹內部重要部門、崗位等均已全面實施自動化、信息化管理。
然而,對于正在向人工智能狂奔的長虹而言,僅僅是瞄準系統方案解決商這么簡單嗎?
人工智能引資本進駐
欲拿下全產業鏈?
火爆的人工智能產業催生眾商業模式雛形顯現,這也引得資本競相進入這一產業。資金雄厚的微軟、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紛紛向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并開始涉足中國市場。與此同時,過去三年中,創新工場向美中兩國的25家人工智能相關初創企業投入了約1億美元的資金,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還試圖從外國競爭對手那里吸引人才。然而海外資本在人工智能產業的這些大動作并不意味著其可以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
"目前眾多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尚處在產品層面,在商業模式上還不成規模。與此同時,由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獨特性,大數據和物聯網如天然屏障,讓部分外資廠商智能在中國賣硬件,不能人工智能核心領域。"業內人士認為,這反而給中國家電企業帶來機會。
不過有些家電企業卻走入一個誤區,盲目跟風三星、LG,在人工智能產業沖動布局,部分中國家電企業的前瞻性仍然欠缺。
長虹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單純的硬件思維已到天花板,企業需人工智能領域內重在軟件定義硬件,外重在內容服務的應用。長虹有自己需要走的路,將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打法,有步驟地在人工智能產業迅速打下市場。"
最先在人工智能領域將產品落地的長虹,似乎是有備而來,對這一產業看得更透。
實際,長虹對人工智能的涉足遠比外界想象得要早。據了解,長虹早在四年前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專項研究團隊,目前已經在傳感器模組開發應用、語音識別芯片開發應用、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及應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研發應用、工業機器人及工廠自動化技術研發及應用、家庭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進步,并有較多的成果轉化和商業運用。人工智能電視,只是長虹人工智能技術的局部落地。
"長虹真正瞄準的是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其已經開始從家庭機器人向工人機器人進攻,并有意打造這一產業平臺,未來隨著這一產業的逐步成熟,造局者,將是最大的贏家。"業內人士如是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