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17年換掉4個CEO 背后原因竟和華為有關?
“流水”的愛立信CEO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6068.htm1987年任正非創立了華為并任職CEO,一直到今天。然而和華為相比,愛立信CEO真是“流水的兵”……

1999年7月,愛立信首席執行官Sven-ChristerNilsson被解雇。
其繼任者為柯德川。據三聯生活周刊,當時一向風光的愛立信卻在近來持續虧損,因此有不少媒體及分析師均對他進行譴責,認為在管理公司方面的表現卻不盡人意。
接著2003年-2009年是思文凱任職的時期,而根據華為2009年年報來看,這幾年是華為快馬加鞭的發展時期。從下表可以看出,華為從2005年-2009年期間,年度增長率達到了33%。而此時的愛立信也已經逐漸喪失了招架的能力。

▲數據來自華為2009年年報
后來就輪到衛翰思了,他任職期間的“故事”小編在前文已經提到了,不得不說,面對“后生”華為近些年來的“強攻”,逼得愛立信等通信巨頭紛紛做出了調整。
愛立信與思科合作
去年11月10日凌晨,愛立信與思科宣布,兩家公司將建立廣泛的技術與商業關系,將從研發至客戶服務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
據第一財經消息,對于為何結盟,愛立信表示,與思科建立伙伴關系,能夠讓該公司立即擴大產品和服務提供范圍,速度要比該公司通過收購或自主開發互聯網設備更快。思科則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結盟,能夠讓公司在不卷入漫長的并購談判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規模更大的市場。
其實,兩家結合最主要的目的估計在于反擊對手。對于這一點愛立信和思科均表示,在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后及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然而情況好像并不樂觀,據央廣網8月20日消息,思科宣布,計劃裁員5500人,占全球員工總數的7%,本輪裁員將從2017財年第一財季開始執行。
根據思科發布的截至7月26日的第四季財報顯示,思科中國的營收同比下降23%。而關于思科在中國區銷售業績較差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華為的崛起。
如今的電信設備市場,堪稱混亂的戰國時代。而華為正如后發崛起的秦國,一步步超越了西方對手,但諾基亞和西門子合并,思科牽手愛立信,合縱對抗華為的態勢已然形成。
華為能否應對越來越激烈的挑戰?
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