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下一輛“特斯拉”會是中國血統?

        下一輛“特斯拉”會是中國血統?

        作者: 時間:2016-08-12 來源:eettaiwan 收藏
        編者按:中國一直夢想能打造出“下一輛特斯拉電動車”,而且政府也對電動車提供了豐厚的補助金激勵市場需求,讓全球各地廠商爭相前往中國生產電動車;這股熱潮究竟有多少程度只是經過炒作的短暫現象,還有待觀察。

          最近也投入這股熱潮的是中國業者樂視(LeEco),該公司日前宣布將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8億美元),在中國東部建立一座電動車工廠。根據路透社(Reuters)的報導,樂視打算分兩階段在浙江省的德清縣(鄰近杭州市)建立第一座電動車工廠,目標年產10萬輛電動車;不過該公司并未透露新工廠的完工時間表詳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390.htm

          還有另一家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NextEV)不久前與南京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當地投資30億元人民幣(4.65億美元)興建工廠,預定最快今年下半年就開始運作,一年可生產28萬個馬達以及電力模組。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裁鄭顯聰(Jack Chen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將專注于獨家智慧財產技術,例如世界等級的馬達與電力模組;并在美國建立了一個陣容堅強的團隊,在去年12月聘請曾任職思科(Cisco)與摩托羅拉(Motorola)技術長的Padmasree Warrior擔任美國分公司執行長,主導軟體與使用者體驗的開發。

          而中國本土汽車業者比亞迪(BYD)則已經收獲了一些投資電動車領域的果實──該公司在深圳設置了電動車生產線,去年在中國市場銷售了6萬2,000輛電動車,估計今年該數量至少增加一倍。還有少數幾家在美國加州成立的電動車新創公司,據說實際上幕后的支持者也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例如由來自Tesla以及甲骨文(Oracle)高層創立的一家新公司Atieva。

          Atieva技術長Peter Rawlinson曾任Tesla副總裁以及開發Model S的總工程師;雖然產品量產至少還要等兩年,Atieva最近透露將在2018年讓公司的高價電動房車上路,而接下來則是于2020~2021年推出豪華跨界休旅車。其他電動車新創公司還有神秘的Faraday Future,準備在北拉斯維加斯投資10億美元興建先進電動車工廠。

          隨著越來越多電動車新創公司崛起,顯然中國對電動車產業的興趣正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過的三家公司樂視、Atieva以及Faraday Future,幕后都有一個大金主賈躍亭(Jia Yueting);雖然這位金主對這三家公司的投資程度并不清楚,而更令人疑惑的是,他為何要個別投資這三家在市場上直接競爭的公司?

          稍早之前《衛報(Guardian)》的報導猜測,賈躍亭的終極目標是要將Atieva電池專長──還有或許整間公司──并入Faraday Future。

          中國電動車熱潮為汽車產業帶來的影響

          撇開被抄作的大量電動車相關新聞,這股熱潮對汽車產業帶來的快速變化是無可否認;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汽車產業分析師Roger Lanctot表示,電動車風潮是:“為了取得各種政府補助金,再加上需要擴展市場以回收大規模投資。”

          此外,進軍電動車領域的成本也比較低:“不需要開發內燃機引擎(ICE)動力傳動系統,只需要負擔電池成本;”他表示,搶進電動車產業的許多新廠商,所仰賴的新一代動力技術是他們自己不具備、也未掌控的,這種動力技術需要的服務很少、甚至根本不需要,因此也不必透過現有的銷售通路。

          而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大多數與電動車技術連結在一起:“這是全球汽車產業界所面臨的顛覆性改變之核心。”

          在今年稍早舉行的北京車展(Beijing Motor Show),明確顯示了中國汽車市場對全球汽車業者與供應商的重要性。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報告顯示,中國新能源車輛(NEV)市場強勁成長,包括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不過這類車輛的銷售數字比起傳統內燃機引擎車輛,仍然非常小。

          IHS Markit統計顯示,中國的掛牌NEV在2015年約19萬5,000輛,其中包括13萬5,000輛純電動車,以及6,0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plug-in hybrid EVs,PHEVs);該機構并預估,掛牌NEV數量在今年可望有70%的成長。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純電動車品牌主要為本土廠商;PHEV也是由中國本土品牌主導。而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采購電動車的最大動機,是可取得至少8,500美元的政府補助。而IHS Markit表示,國際汽車品牌也將越來越多EV/PHEV車型引進中國市場,包括成長性看好的休旅車款。

          雖然樂視以及其他中國新創公司都對于成為“下一個”抱持高度期望,要能實際量產仍須克服不少障礙;美國的Tesla已經量產出貨,但中國的電動車業者只是剛開始規劃產品。未來究竟有多少中國廠商的電動車工廠、位于何處(在中國或美國?),以及何時才會真正開始量產,還需要陸續觀察。



        關鍵詞: 特斯拉 蔚來汽車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河北区| 攀枝花市| 义乌市| 仲巴县| 奎屯市| 西城区| 连山| 锦屏县| 海盐县| 双柏县| 仙居县| 泌阳县| 镇雄县| 家居| 北川| 临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隆安县| 文安县| 正宁县| 仲巴县| 大邑县| 买车| 张家川| 苏尼特右旗| 新民市| 华亭县| 泾阳县| 石泉县| 丹江口市| 胶南市| 陈巴尔虎旗| 丁青县| 铜山县| 永德县| 正定县| 广饶县| 东兰县| 恭城|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