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推廣工業4.0有不可言說的秘密!
7月20日,由正和島遼寧島鄰機構與正和島精益制造部落共同發起“讓歷史與未來握手”大型論壇在沈陽舉行,來自正和島遼寧島鄰機構及全國各地企業家500余人出席了論壇。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給眾企業家做了題為《中國工業的新征程》的主題演講,以下為現場演講實錄有刪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521.htm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兩種途徑
現在我們講工業革命,主要是有兩個途徑:一個就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它的特征就是融合制造與服務為一體,所以他們美國人的表達經常叫工業互聯網。它有三個要點:
第一就是他們非常強調大數據。在美國,他們是用大數據來獲取用戶信息,用智能軟件來分析用戶的消費偏好,用精準生產與精準營銷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我們看到,美國把互聯網,尤其是大數據用在了一個基礎的層面。在美國的硅谷有專門做大數據服務的公司,它就賣給你數據,你買數據就行了。你買的數據如果它的消費偏好分析錯了它賠給你錢,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市場調查,而是以大數據作為基礎的市場分析。
第二是美國工業互聯網主要是設備與產品的自動進行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優化方案。
第三是工業互聯網通過PLM系統,以及CPS系統,將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聯為一體,它打破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壁壘。
德國的工業智能制造是另外一個途徑,它的要點就是:
第一是互聯網設備的智能水平足以進行實時的數字化溝通。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進行實時的數字化交流。
第二是工廠的生產流程通過虛擬成像技術變得可視化和可控化。
第三是德國把工業4.0上升到國家的戰略高度。德國為什么把這個看得那么重呢?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在德國的經濟結構中,工業比重占24%,相對之下歐盟只占15%,美國只占12%,所以德國把工業4.0作為一個國家引導的戰略。
德國政府推廣工業4.0的戰略深意
實際上,德國政府推廣工業4.0是有兩個戰略意圖的:第一,就是與美國的競爭。互聯網信息技術中的核心部分是由美國把持的,美國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從信息領域進入到物理的業務領域。第二,遲滯中國的制造業。德國制造業的出口量占到2013年全球出口總量的16%,全球制造業出口首位,中國僅占11%,全球制造業出口第三位。所以德國他們推廣工業4.0,一個是與美國的競爭,一個是遲滯中國的制造業。
德國機械及制造商協會主席費斯特格說:“日本與德國的制造企業,必須展開各個領域的深入合作,特別是在一些犬牙交錯的產品領域,兩國更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制造業所帶來的巨大挑戰。”
中國互聯網經濟遭遇4大挑戰
現在,這些世界制造業的巨頭已經明顯的感到了中國制造業的崛起,而中國的后發優勢也明顯的挑戰現在這些制造業前沿的國家。然而面對工業4.0的革命,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將遭遇到嚴峻的挑戰。
挑戰一:中國互聯網經濟重營銷推廣而輕技術研究。這點從阿里巴巴和谷歌的差距就看得出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谷歌在做什么?
挑戰二:現在我們的互聯網經濟,對虛擬經濟的投入遠高于實體經濟。這曾經是歐美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我們太多的虛擬,我們對實體經濟,尤其對制造業的研究是非常不夠的。所以新松我是非常尊敬一個企業,東軟也是非常尊敬以個企業。因為他們在所謂互聯網思維的,這么一個大的環境中,堅持把互聯網的技術用于實體經濟的研發上。
挑戰三:在德國、美國等國家試圖將工業升級到4.0的時候,大多數的中國企業還是火爆的互聯網思維。
挑戰四:互聯網思維主要用于營銷推廣,而國際上的工業4.0則立足于用智能制造體系升級來進行自主創新。
創新決定中國企業的命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