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戰爭時代 美軍建覆蓋三軍無人作戰體系
智能化和集群化是美軍無人作戰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132.htm為了充分發揮無人作戰體系的威力,美軍不但將其廣泛應用于各類常規作戰領域,還以新技術、新理念開發全新的無人作戰概念。其中,智能化和集群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發展方向。
首先,無人作戰系統的智能化作戰主要體現在其自主程度上。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早在2014年1月發布的《20YY:為機器人時代的戰爭做好準備》報告中就曾強調,在一個新的時代里,無人和自主武器系統將在未來戰爭中扮演核心角色。特別是2015年6月22日,美國空軍發布了由時任首席科學家麥卡·恩德思蕾完成的自主技術科技規劃文件《自主地平線:美國空軍中的系統自主性——通往未來的道路》,提出了為美國空軍作戰行動發展自主系統的具體指導,為未來美軍無人自主空中作戰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015年4月22日,美國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成功完成自主加油試驗,這是該型無人機在繼完成艦上彈射起飛、攔阻降落、與有人機輪流著艦后,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更是無人自主作戰系統實用化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從根本上說,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大幅提升無人作戰系統的自主作戰能力。正如美國空軍現任首席科學家格雷格·扎卡利亞斯近日接受“偵察勇士”網站記者采訪時所說,“在情報偵察監視方面,智能化程度會大幅提高,你會看到下一代無人駕駛飛行器的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或許還具備隱身能力。你會看到它們配備更多武器、電子戰裝備、反制技術甚至機載激光去配合戰機行動。”
其次,無人作戰系統的集群化作戰是以數量優勢彌補單一平臺功能或能力不足的一種新型作戰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將傳統昂貴的大型有人作戰平臺分解為數量更多、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分布式無人作戰平臺。2月,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時表示,美軍要建立一支小型無人機群,其大部分零件由3D打印機制造。
同時,新美國安全中心的20YY未來戰爭計劃負責人保羅·沙雷進一步闡明了這一設想,即“成本低廉的機器人‘蜂群’可能制服敵人,滲透他們的防御系統,在戰場上,他們比載人系統更為協調、更為機智而且速度更快。”而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美國陸軍訓練與教育司令部的無人機項目主任稱,美國陸軍部正在構思一種把未來戰場上所有無人駕駛飛機系統聯結到一起的“生態系統”構架,這將成為構建空中無人作戰集群的紐帶。
無人作戰體系成為美軍實戰與威懾的重要手段
從現實與未來的角度看,美軍依托各類先進無人作戰系統構成的無人作戰體系將在其全球作戰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成為支撐美國全球和地區戰略的重要技術手段、威懾方式。
在實際作戰中,美軍對無人作戰系統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深。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用于“定點清除”的精確打擊。據美國空軍數據顯示,2015年在阿富汗境內展開的空襲行動中,通過無人機投下的炸彈數量首次多于常規戰斗機,而且這一比率還在上升,從而凸顯了美軍作戰對無人機日益依賴。特別是在阿富汗這一特殊戰場,隨著美軍計劃從阿富汗撤出盡量多的官兵,以及為阿富汗地方部隊提供更多支持,無人機極有可能成為支撐美軍阿富汗戰略的重要手段。而據西班牙《世界報》3月13日報道,在針對“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等恐怖組織的空襲中,經常出現無人機的身影,而這正是美國通過無人機進行的外科手術打擊。
二是用于地面的危險爆炸物排除。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至今累計使用了超過8000部各類無人地面系統,以用于進行可疑對象識別、清障、定位和排除簡易爆炸裝置等。隨著美軍不斷削減戰場上的人員數量,各類無人作戰系統的數量和應用范圍只增不減。
而在戰略層面,向熱點地區和重點關注地區部署先進的無人作戰系統則成為美軍展示實力、炫耀武力的重要方式。4月29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刊發的題為《為什么說無人水下航行器可能加劇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一文中稱,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日前在正航行于中國南海地區的“約翰·斯坦尼斯”航母上視察時宣布,美國已接近于部署“各種新型無人水下航行器,重要的是,它們能在載人潛水器所不能作業的淺水區域執行任務”。該型水下航行器不但可用于收集情報、監視和偵察,還可以用于跟蹤敵方潛艇,甚至還能發射導彈和無人機。在南海局勢日益復雜的情況下,美國以先進無人作戰系統干涉我國南海地區事務的意圖極其明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