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大/成本高 4G/5G通信技術的未來會不會是6G/7G?
理由三:不適宜承載將要爆發的物聯網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242.htm物聯網的需求與互聯網需求有較大的區別

作為互聯網一部分的LTE網,并不適合物聯網應用,比如:理想的物聯網,應該是一張張邏輯的網,比如車聯網,并不希望有無關用戶在網里面,否則車輛會很不安全。
物聯網希望網內用戶可管可控,LTE網很難做到這一點;物聯網希望內網用戶地址固定,LTE網實現這點,成本較高。
理由四:LTE網傳輸IP數據綜合成本偏高
4.1設備成本:
只傳IP的無線設備比LTE基站造價便宜很多。
4.2組網成本:
LTE網需要建復雜的核心網,初期投入較高;用新型IP無線設備建網,網絡規模可大可小。
4.3實施成本:
只傳IP數據的無線設備,功耗低、體積小、可以不用建大塔。
4.4維護成本:
只傳IP數據的無線設備,符合一般IP設備特征,IP網維護相對于封閉的LTE網,維護成本更低。
理由五:顛覆者們在行動
無線通訊正在進行一場新的革命,Google、Microsoft、Facebook、MTK等創立了一個動態頻譜聯盟,旨在WIFI基礎上大力發展認知無線,讓WIFI從室內走向室外,利用WIFI的優秀IP組網特性,旁路LTE的IP數據傳輸,為物聯網、指揮城市等新型應用打好基礎。
目前認知無線已推出商用產品,傳輸距離、穿透能力已優于現有4G,組網成本約為LTE網的1/5。下一步將推出手機等手持設備使用的射頻芯片,兼容傳統WIFI。手機、PAD等手持設備的IP數據傳輸不再捆綁語音,可以不依賴于傳統的運營商的4G、5G網。
Google、Microsoft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如解決網絡問題,不再看運營商的臉色,將會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各種人工智能應用就會比架構在互聯網上更安全;物聯網要求的強數據中心、用戶可管可控更容易實現。也許互聯網也會消失,被體量更大的物聯網取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