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中國集成電路封測業已初具國際競爭力

        中國集成電路封測業已初具國際競爭力

        作者: 時間:2016-06-16 來源:中國證券網 收藏
        編者按:隨著摩爾定律的淡出,IC行業將面臨不確定發散性創新的混亂,封裝地位更加顯要,而國內封測企業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產業鏈合作加強,中國集成電路封測產業已初具國際競爭力。

          15日,第十四屆中國半導體封裝測試技術與市場年會在南通舉行,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大陸的產業已崛起,部分領軍企業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但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670.htm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持續支持下,大陸公司通過兼并重組快速獲得了先進技術和競爭力。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通富微電董事長石達明在演講中表示,隨著國內企業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產業鏈合作加強,企業全球排名快速上升,中國封測產業已初具國際競爭力。據悉,長電科技 、華天科技 、通富微電在全球封測企業排名已分別上升至第三位、第六位、第十位。

          國家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表示,企業并購是集聚人才、獲取技術、占領市場的有效方式,大基金將持續推動行業并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起,大陸多家封裝企業開展了一系列的境外并購,其中長電科技主導收購了星科金朋;華天科技收購了美國 FCI;通富微電收購了蘇州AMD和馬來西亞檳城AMD各85%股權;同方國芯認購臺灣力成和南茂增發股份后獲得兩家公司各25%股份。

          與會專家認為,封測、制造端、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將帶來大量的封測機遇和市場。資料顯示,在IC設計端,展訊、華為海思等多家設計公司進入全球前列;在制造端,中芯國際 、武漢新芯、南京臺積電、重慶萬代(AOS)半導體、華力微電子、深圳紫光等10條12吋晶圓生產線陸續上馬;在應用端,物聯網、可穿戴、云計算、大數據 、新能源汽車、無人機、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新應用領域快速發展,其中工業控制IC市場、汽車電子市場2015年度增速分別高達33.9%、32.5%,新應用領域給IC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與機遇相隨的是挑戰。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在致辭中表示,大陸封測產業將面臨四大挑戰:一是面臨5G時代新的封裝挑戰;二是后摩爾時代的新封裝要求,在后摩爾時代封裝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更加緊密;三是新興的半導體市場挑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等帶來新的智能化產品市場及封裝需求;四是國際并購整合的挑戰。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也認為,本土封測企業與國際產業鏈深度融合(包括并購、投資等)是一大挑戰。

          石達明認為,我國芯片產業相比歐美等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上仍受制于人,產業鏈部分關鍵環節缺失、各環節合作互動緊密度不足、產業布局不盡合理。



        關鍵詞: 集成電路 封測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日喀则市| 洪江市| 鄂州市| 黎城县| 尉犁县| 大余县| 洪湖市| 新乐市| 吉林市| 习水县| 兰州市| 宣威市| 宜良县| 石棉县| 剑阁县| 云阳县| 阳信县| 那坡县| 安溪县| 马边| 广州市| 仁化县| 永定县| 清水河县| 神木县| 辉南县| 丁青县| 福州市| 宁陕县| 徐州市| 临沧市| 峨边| 杨浦区| 淮滨县| 囊谦县| 交口县| 化州市| 驻马店市| 黎平县|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