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工業4.0時代 大部份工作將實現自動化

        工業4.0時代 大部份工作將實現自動化

        作者: 時間:2016-06-14 來源:百家 收藏
        編者按:有人擔心機器人化了,就業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窄,影響市場就業率。其實在很多時候,或許是多慮了。因為現在的就業市場本身已經開始出現“人荒”了,尤其是一些“苦重”的行業,招人很難,能夠留住人的機會也不大。

          隨著90后的崛起,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單純地打工吃苦的觀念早已經和以前格格不入了,他們更追逐自我,對于環境,工作場景,待遇等等的要求更加多元,而且穩定性更差,因此在一些領域“用人荒”對于企業來說已經變得迫在眉睫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575.htm

          這時候,如果可以引入,那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富士康就在不斷地引進,甚至加大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發和投入,或許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市場是一個大市場

          據悉,目前全球十大雇主中的三家已經部署了數萬機器人,代替工人的勞動。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的主要合作代工制造商富士康是全球第十大雇主。這家公司已經用機器人取代了6萬名工人。其實熟悉富士康的都知道,用工荒一度時間影響了富士康,因此大量開始啟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成本。

          目前雇用210萬員工的全球第三大雇主沃爾瑪計劃用無人機取代倉庫揀貨員。沃爾瑪正在研發的無人機可以給倉庫中商品掃碼,然后將數據發送到控制中心。這樣做的好處是,揀貨和盤點庫存的速度將會提高數十倍。沃爾瑪計劃在美國所有190個配送中心部署這種無人機。事實上,機器人已經開始在一些大公司取代工人。

          據悉,花旗銀行和牛津大學預測,中國77%的工作都有被機器人代替的可能,經合組織34個國家57%的工作有可能實現自動化。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0年,全球有50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實現自動化。IBM稱其創建了一臺比人類醫生還更擅長診斷出癌癥的計算機。如今,美聯社已經開始使用AI軟件來寫公司的財報了。



          對于機器人的發展一些研發者表示樂觀。因為,新技術在取代一些崗位的同時,往往創造更多的工作——每一個機器人工人都需要一個制造者、管理者和維護者。但毋庸置疑的,后者的需求量要遠遠小于前者,這樣的結果就是會有一些人真的找不到適合的崗位,尤其是對于一些勞動力比較密集的市場或者區域,而且對于那些本身技能比較低端的求職者來說,或許未來的就業機會將被進一步壓縮,甚至對于那些相對擁有較高學歷的求職者,也會面臨著失業的可能,畢竟我們看到每年幾百萬的大學就業大軍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求職困難和Offer難求已是不爭的事實。

         多元趨勢和框架化布局

          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機器人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8萬小時等等,藍圖非常龐大,對于未來的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是躊躇滿志。

          事實上,由于受到相關政策的扶持,以及工業轉型升級的帶動,我國機器人產業近兩年迎來高速發展期。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54%,兩倍于全球增幅。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增幅為19.9%。

          不過,即使這樣,我國2014年的機器人密度(平均每萬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保有量)只有36,僅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而《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相應的人員需求會進一步被拉低。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還有幾大軟肋:其一是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占據約90%的份額。其二是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了84%。其三是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了90%份額。我國企業生產的大多是搬運、碼垛機器人,應用也大多集中在家電、金屬制造等領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規劃指出,推進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強化產業基礎能力、著力推進應用示范、積極培育龍頭企業。

          時代的需求

          相關部門希望未來能實現機器人替代人的生產方式。去年,中國36座城市宣布已經開始籌備。最近,超過40個政府資助的工業園區開工。深圳現在已經擁有3000多家機器人研發企業。據悉,目前有77個地方政府紛紛推出了扶持機器人行業的計劃。如今中國國內使用的機器人中有85%來自海外,而且國內機器人生產商的零部件主要依靠國外進口。

          《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及其他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需求,聚焦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攻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等六種標志性工業機器人產品。

          不過,盡管政府拿出大筆資金扶持機器人產業,但是中國本國的機器人產業卻并未因此獲益。市場大量充斥著外國貨,國產機器人也大量依賴國外的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還非常薄弱。甚至市場也在質疑現在的機器人投資存在著不小的泡沫,一些企業雖然上馬了機器人項目,但很多是希望“套取”政府補貼,這顯然違背了發展的意愿,也不利于國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許這也是發展規劃希望規避的一些方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工業4.0 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荆州市| 洪泽县| 怀仁县| 凤庆县| 虞城县| 维西| 澄迈县| 多伦县| 涟源市| 浪卡子县| 连山| 大庆市| 临泉县| 安龙县| 青川县| 梓潼县| 利津县| 赤水市| 增城市| 常山县| 奈曼旗| 玛纳斯县| 扬中市| 东港市| 榆林市| 德保县| 灵宝市| 寻甸| 商水县| 寿阳县| 平顶山市| 固阳县| 双峰县| 太保市| 徐州市| 项城市| 尼木县| 祁连县| 哈尔滨市|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