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丹麥成為歐洲機器人中心的5個原因
丹麥已經成為歐洲機器人產業的領頭羊,甚至很多人認為它對于整個歐洲大陸經濟的生命力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丹麥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區域,研究者和企業可以從中學習其成功經驗并應用到自身的發展中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382.htm誠然,巴黎和波士頓有良好的機器人研發社區,這得益于當地大學的附帶效益;硅谷和北京都在高科技產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慕尼黑,底特律以及匹茲堡是「機器人汽車制造」到「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產業樞紐。
但是他們不應該滿足于它們現有的成績,因為全世界的城市和區域正在饑渴地挖掘本地人才、合作伙伴和行業市場地位來保持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增長。
「機器人商業評論」網站(Robotics Business Review)一直在報道丹麥的機器人產業,但我還是得親眼去看看丹麥的公司并和參加Robo Business Europe2016大會的業內人士聊聊。
一、遠見和堅持
一個容易被忘記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實是,一些個人的選擇幫助了奧登塞市成為當今的機器人技術增長中心。創新是好事,但是技術需要人的決策才能被實現。Carsten Steno在他的新書《ACluster of Success:Universal Robots and the Danish Robotics Movement,1986 to 2016》中回顧到:航運巨頭和M?rskMc-KinneyM?ller和澳大利亞教授John Perram為了應對上世紀80年代末來自于日本的競爭,轉變了奧登塞大學的研究方向。
對于學術界來說,追求基礎的研究以獲得更多學術成果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兩個人卻大膽地將研究方向從「應用數學與分子模擬」轉變到「機撲焊接指導」上。

成功不是自己找上通用機器人公司的,CTOEsben?stergaard說
研發出了四個「九軸機器人」的AMROSE項目證明了什么才有商業發展前景,但如果丹麥政府沒有在本世紀初的經濟衰退時期進入市場,它們也可能也毫無價值,Steno在參觀機器人工場時回憶到。
這最終導致了丹麥科技學院(Danis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DTI)的建立,DTI會反過來幫助奧登塞大學形成了上述的大學附帶效益,例如奧登塞機器人社區的領頭者Universal RobotsA/S。
在通用機器人公司的新總部,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執行官Esben?stergaard講述了他的公司是如何應對早期資金匱乏和在擴展協同機器人產品的同時保證質量等挑戰的。通用機器人公司的人機合作機器人也許不比它的競爭對手快,但這家公司僅僅專注于一條產品線上,來盡可能地實現「即插即用」。這使得用戶和生產商能夠在不需要防護籠(safetycage)的情況下廣泛地應用人機合作機器人,他說。
「人機協同利用了兩者的優勢」,通用機器人公司電氣組負責人Scott Fetzer說。
隨后成功就到來了,「通用機器人」的員工數和年機器人產量已經翻倍,?stergaard說。美國泰瑞達公司去年以2.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通用機器人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