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收購夏普 富士康能否搖身成為“國際名牌”

        收購夏普 富士康能否搖身成為“國際名牌”

        作者: 時間:2016-06-07 來源:網易數碼 收藏

          郭臺銘作為iPhone組裝商鴻海精密集團()的董事長,一直以來的心愿就是買下一家國際電子制造商的品牌與技術。今年4月初,公司以3,890億日元(約合35億美元)收購了日本的多數股份。郭臺銘希望走上轉型之路,成為一家擁有國際名牌的制造企業。對于來說,這項收購也是一個轉折點,在與蘋果、三星、LG等公司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夏普在財政困境下正急迫尋找產品部門的接盤俠,而郭臺銘在成本管理和營銷方面的精明能力正是夏普所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300.htm

          

         

          一些專家質疑,作為世界最大的OEM制造商能否成功改變夏普的命運。雖然夏普在大量的消費電子產品中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從LCD電視機、洗衣機到智能手機——過去的四個財年中,夏普累計虧損高達1.023萬億日元,除了在2014年3月31日結束的財年中,公司獲得了微弱盈利。

          還有專家認為,要將日本企業與臺灣企業截然不同的文化融合起來,也許會是郭臺銘面臨的最大難題。

          位于大阪的夏普公司,1912年由早川德次創立時名為“早川電機工業”(Ever Sharp Co.),生產名為“Ever Sharp Pencil”的自動鉛筆,因為自動鉛筆不用削尖、永遠尖銳。一個世紀后,公司累積巨大虧損,而郭臺銘創立的富士康為了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上向上攀登,同意成為夏普第一大股東,投入8億美元入股夏普9.88%的股份。

          與其說富士康對夏普特別感興趣,不如說富士康渴望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子產品品牌,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榮譽退休教授Marshall Meyer這樣認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消費品OEM組裝的利潤越來越低。只有向上攀登,富士康才能繼續增長。“這與技術有部分關系,但是與品牌有很大關系。郭臺銘想要一個品牌。問題不在于改變夏普的命運,而是讓夏普上升為一個品牌。”他說。

          富士康從蘋果iPhone等產品的銷售中獲得的利潤很少。郭臺銘希望改變這個狀況,方法就是復蘇夏普的品牌,創造日本電子產品公司所享有的品牌認知度。“在美國,沒人知道富士康是誰。”Meyer教授說。

          富士康-夏普的聯姻背后,是一系列正在收購日本電子企業的中國和臺灣制造商。也許對于這些邊緣化了的品牌來說,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3月30日,東芝(TOSHIBA)宣布了一項協議,中國白電制造商美的集團收購東芝全資所有的家電業務(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中80.1%的股份。此前還有聯想在與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的合資企業中持股51%,以及海爾接管三洋電機(SANYO)的洗衣機與電冰箱業務單元。

          郭臺銘是個討價還價的好手。夏普分別與鴻海精密集團和日本創新網絡公司——一家由日本政府和營行業基金共同支持的投資基金——進行了會談,并于2月25日選擇了富士康作為自己的救星。然而,當夏普先前未透露的3500億日元臨時負債為鴻海所知后,鴻海推遲了協議的簽訂。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協商,鴻海的收購價格從最初的4890億日元降低到了3890億日元。如果這項協議在6月通過夏普股東的批準、真正產生效力,郭臺銘將能夠自己買下夏普的顯示屏業務。郭臺銘在討價還價中不僅省下了1000億日元,還獲得了這項最為有利的條款。富士康支付全款的期限是2017年10月5日。

          夏普計劃發行新的普通股和優先股,最初富士康將獲得66%的股份。從2017年6月起,富士康可以將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使其能夠獲得夏普72%的股份。

          據一些日本媒體報道,條款中顯示,富士康主要看中了夏普的顯示器組裝線及其技術,但是大部分專家說,郭臺銘想要維持夏普的其他消費電子業務。不過,郭臺銘能否實現諾言,成功改變夏普的命運,讓夏普在二至四年內重新實現盈利,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夏普5月12日公布了完整的財年結果。據公司報道,以2016年3月31日結束的財年凈虧損為2559億日元,超過前一財年的2223億日元。對于4月開始的下一個財年公司沒有提供預測,但是公司說將在6月底富士康完成夏普投資后宣布預測。5月12日,夏普還宣布公司將任命富士康副總裁戴正吳(Tai Jeng-wu)為夏普社長及CEO,替換目前的社長高橋興三(Kozo Takahashi)。2012年,夏普裁員約3000人,2015年裁員超過3200人,并且據日本《日經新聞 》報道,公司目前正考慮在日本進一步裁員3000人。郭臺銘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在日本裁撤夏普員工的計劃。“要在四年內讓夏普好轉是有可能的,但是富士康在品牌方面沒有很多經驗。”Meyer教授說,“你沒法通過降低成本來打造一個國際品牌,雖然降低成本可以讓你賺更多錢。你必須得在品牌方面進行投資。”

          日本企業的“綜合征”

          

         

          Meyer教授認為,過往先例沒法讓人保持樂觀態度。“這是一個典型的臺灣策略。你從制造起家,然后拼命打造一個國際品牌。”然而,他補充道,“你知道幾個臺灣品牌呢?宏碁(Acer)和華碩(ASUS)。這是宏碁的施崇棠(Stan Shi)幾年前就點破的一個陷阱——創造價值得靠工程創新,搭配對的設計和市場渠道,而不是靠制造。”

          對于經濟困難的夏普,與富士康的聯姻是其國際化的最后一搏。與許多其他大公司一樣,夏普日漸自滿,放棄了國際市場上的創新,偏向于擺弄自己的貨量充足的產品,吸引日本消費者們來購買新鮮玩意。這種趨勢在日本被稱為“加拉帕戈斯綜合征”,形容日本企業在孤立的國內環境下進行“適者生存”的最適化,而面對LG和三星等饑渴的國際競爭者,日本企業因巨大的實力差距而在競爭中被淘汰。夏普的社長高橋興三在4月2日的一次新聞會議上說,他認為與富士康結盟會幫助夏普提升銷售,并“獲得新的供應鏈和制造能力,將加強我們的國際競爭力。”

          “這是一個真實且痛苦的轉折點,要幫助日本電子行業實現國際化,而非僅僅專注于國內市場。”中田敬彥說,他曾任夏普工程師職位長達33年,現在在位于日本九州的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擔任教授職位。

          中田教授認為,日本企業除了受到沉重的制造成本拖累,還面臨著消費電子行業的轉變,在過去的20年中,電子消費品從原先的垂直產業變為橫向勞動分工明顯。他認為,日本企業沒有適應電子產品的模塊化趨勢,也沒能使用成本更低、容易組裝進入定制產品的標準化模塊。類似三星和LG的公司在大環境中勝出。而索尼和夏普則敗落了。

          然而,要實現轉折,夏普必須愿意配合并聽命于這位臺灣伙伴,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長內厚說。“日本電子企業對于韓國、臺灣和中國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指出,“這是大部分日本電子企業沒有成為國際企業的最大原因。”長內厚曾在索尼工作超過十年,不過,他認為夏普-富士康聯姻的未來是光明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富士康 夏普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雷波县| 股票| 巧家县| 松阳县| 东乡| 茌平县| 伽师县| 双城市| 南溪县| 阿坝县| 阳西县| 陈巴尔虎旗| 伊川县| 宜昌市| 邳州市| 大连市| 桂阳县| 盱眙县| 珲春市| 杭州市| 额济纳旗| 讷河市| 镇远县| 政和县| 岑溪市| 凤台县| 屯留县| 台江县| 永吉县| 江油市| 洛宁县| 改则县| 静安区| 武隆县| 芒康县| 左权县| 兰溪市| 伊川县| 廉江市|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