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效果取決于顯卡 Nvidia和AMD之間的實力對比
2016是VR元年,幾款家用機VR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從誕生開始就備受關注。但是未來世界的門票沒有那么便宜,即使是用2015年最頂級的顯卡也只能體驗最低的畫質。對此Nvdia和AMD都表示要推出更兼容VR的顯卡,于是Nvdia就有了Pascal架構的GTX 1080/107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298.htm作為面對高端市場的GTX 1080,它采用了基于16nm工藝制造的GP104核心,內建2560個CUDA處理器,基礎頻率1607MHz,加速頻率1733MHz,采用單8pin供電接口,TDP為180W。 此外,GTX 1080首發了8GB GDDR5X顯存,顯存頻率2500MHz,等效10000MHz,顯存位寬256-bit,顯存帶寬320GB/s。GDDR5X是GDDR5的升級版,比起以往,接口從32bit變成64bit,就可以得到兩倍的傳輸速率。VR圖像的計算量比起普通圖像要大很多,因此IO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面對更多GPU的計算量,高帶寬可以保證整體速度不會被拖累。同樣在帶寬方面,AMD有著HBM技術,就是把內存芯片疊起來用。2015年的Fury X,帶寬甚至達到了512GB/s。所以這方面是AMD更勝一籌。


如果說帶寬是門檻,那么架構則是核心。Nvdia保持以往兩年一代的進度于2016年推出了以GTX 1080為代表的Pascal架構。Nvdia為Pascal架構中加入了一個名為Nvlink的技術,這是一種實現CPU到GPU之間快速交流的技術,由Nvdia和IBM共同研發。如果稍微了解個人電腦組裝的人就會知道,顯卡是要插在主板上的PCI-E接口上,通過這個接口與CPU之間進行數據的交換。但是,共享數據時出現瓶頸是在所難免的,然而Nvlink的帶寬能達到常規PCI-E 3.0的5到12倍,幾乎可以和CPU的帶寬相。因此建立了一條CPU和GPU之間的快速通道,讓數據共享更快,效率更高。唯一一項遺憾就是,這個技術需要CPU和GPU的同時支持。對于傳統PCI-E接口,仍然保持之前的效果。
第二個特點就是文章開始介紹的GDDR5X,它和GDDR5并不屬于一家人,這是一種類似于橫向擴展的性能提升。該技術名為3D Memory,也就是立體堆疊。Nvdia使用硅穿孔技術,把多顆DRAM堆疊在一起,取得更高的帶寬,更大的容量以及更低的功耗。今年IDF上,英特爾介紹了一種他們在存儲上的技術,名為嵌入式緩存。Nvdia表示,很可能為新一代顯卡添加這種功能。

同時,為了能更好地兼容VR,Pascal可以同時進行VR渲染的左右眼投影,這個和以往的多視口投影有本質不同,因為左右眼的投影矩陣不同。結果就是場景幾何體只需要在頂點著色器里處理一遍,而不是以往的兩遍。在幾何量是瓶頸的時候,性能可以大幅提升。在像素著色是瓶頸時,可以看第二條。雖然multiview應用于VR也只需要提交一次drawcall,但頂點著色器在硬件內部還是要執行兩次,每次獲得的層參數不同,而Pascal只需要執行一次頂點著色器,性能上有本質區別。
AMD方面在結構上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提升,Polaris架構說白了也只是CGN架構的一種延伸,并沒有本質提升。所以從我個人角度出發,不是很看好Polaris 10和11。但是AMD并沒有讓人們失望,Polaris的晶體管工藝采用了14nmFinFET,這就要比Nvdia的16nm有著一定的提升。從綜合表現力來看還是Nvdia的GTX 1080以27683的跑分領先一些,而AMD Polaris 670DF位居第二,跑分為25803。
6月1日,AMD在其發布會上宣稱,要通過ZEN核心X86高性能處理器和全新的Radeon顯卡推進VR在平民玩家中的普及。Radeon新的顯卡單卡性能確實比不過Nvdia的GTX 1080,但是有意思的是,最新的Radeon顯卡只賣199美元,而GTX 1080要賣到699美元。兩張Radeon顯卡交火效果明顯可以超過一張GTX 1080,價格方面卻不到400美元。那么你作為用戶,當你的主板有兩個PCI-E接口且允許交火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花699買一塊性能特別好的顯卡,還是花不到400美元買兩塊性能一般的顯卡,最終效果卻能反超699美元的顯卡?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種以量勝質的故事屢見不鮮了。Nvdia,萬萬沒想到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