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競爭促智能手環分化的背后是健康or時尚?
與健康一脈相承,據詹姆斯·帕克透露Fitbit將更深進入到健康醫療這個生態系統之中。“在美國我們發現Fitbit產品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驗階段,根據健康數據記錄進行疾病的診斷治療,所以我們想把這個現象復制到全球。”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892.htmFitbit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要整合更多的數據到數字醫療系統,例如將產品銷售給大公司,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幫助員工更有效率地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在讓員工變得更健康的同時,減少醫療支出。其次要做好數據的遷移,與醫院合作,獲取更多病人的健康數據,同時將在數據管理和潛在價值挖掘上下功夫。
不管是從用戶忠誠度,抑或長期數據積累價值而言,與醫療健康的深度結合都將極大解決可穿戴設備普遍存在的弱需求現狀,而相應的數據采集、傳輸、分析、管理能力,也將成為可穿戴設備在紅海中勝出的護城河。
同樣是切入細分市場領域,智能可穿戴硬件廠商Misfit的路徑則截然不同,在被FOSSILGROUP收購之后,時尚化成為其新的發展路徑。例如Misfit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智能水晶手表,在產品美觀時尚度上做了不少改動。

FOSSILGROUP中國區副總裁AnnemiekBallesty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與時尚的結合將讓產品與眾不同。確切地說,這將引領廠商瞄準不同的細分市場。
未來FOSSIL有意進行個性化定制珠寶,盡管現在受限于材質、尺寸,還有功能和時尚的平衡,但是當市場進一步細分,仍然有著不小的商業機會。
在Misfit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劉楷看來,未來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將分成專業、運動和健康還有時尚三個不同的細分領域,“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前幾年說智能可穿戴設備,而未來肯定是穿戴智能化。”
垂直化、細分化發展,給可穿戴設備的跨界形式帶來各種各樣的可能,此前美國消費技術協會消費電子展及企業運營戰略高級副總裁凱倫·查布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未來的智能穿戴設備將不拘泥于常見的手環、手表等形式,產品形態將更為豐富。
可穿戴制造商們也在試圖進一步將可穿戴設備與人體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甚至成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例如可穿戴皮膚貼片正成為可穿戴市場越來越受注目的產品形態,它既能夠用于運動數據跟蹤,還可以用于藥物輸送和病患監測。
雖然相應的技術依舊不夠成熟,在功能的豐富性上,短時間內也難以替代手環、手表類可穿戴產品,但不得不說未來的可穿戴產品“將在產品形態上,更加便捷、無感,產品外觀更適合其應用場景。”王昕表示。
根據Fitbit的IPO招股書顯示,在上市之前,Fitbit已經獲得包括風險投資公司FoundryGroup、TrueVentures、軟銀等在內的投資。作為第一個由創投投資的穿戴式設備廠商上市,股價走勢的下滑流露出資本市場的擔憂。而拿到小米、京東投資的Misfit,在產品發布兩年后就急于出售,同樣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失去耐心的資本壓力。
從硬件業務切入到內容業務,在細分化、專業化基礎上,無論是Fitbit抑或Misfit都正在尋找新的故事,嘗試在硬件成本計價方式之外,通過軟件和附加價值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