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德美制造業力挽狂瀾?機器人強攻“未來工廠”

        德美制造業力挽狂瀾?機器人強攻“未來工廠”

        作者: 時間:2016-05-23 來源:搜狐網 收藏
        編者按: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美各國紛紛回歸制造業。在這一股浪潮中,發展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美國重振制造業和德國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途徑之一。

          倫理難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481.htm

          受制于就業壓力,美國的第一代工業大部分被擺放在實驗室里。而實際上,所引發的倫理擔憂也一直是發展所繞不開的難題。隨著機器人的智能和性能的不斷提升,這種“擔憂”的范圍必將擴大。



          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機器人也開始“搶”走某些行業中原本由人力承擔的工作,并逐漸擠壓人類在中低端產業的生存空間,從而導致數以萬計的體力勞動者和服務行業人員失業。

          2013年8月,快餐業員工大罷工席卷美國。麥當勞、溫蒂漢堡和漢堡王等快餐店員工要求將時薪從原來的7.25美元漲至每小時15美元(約合人民幣91元)。然而,和以往不同,這次罷工并沒有引起美國快餐業對勞工問題的進一步重視,他們反而提出警告,如果成本過高,將會考慮用機器人取代人力。這并非危言聳聽,麥當勞目前已經在歐洲嘗試去人力化,即顧客通過觸屏自助點餐,再不需收銀員服務。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智能型機器人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機器人倫理學”亦隨之在國外興起。

          2004年1月,第一屆機器人倫理學國際研討會在意大利圣雷莫召開,正式提出了“機器人倫理學”這個術語。機器人倫理學研究涉及許多領域,包括勞動服務、軍事安全、教育科研、娛樂、醫療保健、環境、個人護理與感情慰藉等各個方面。其中,安全性問題、法律與倫理問題和社會問題成為“機器人倫理學”研究的三大問題。

          冷冰冰的機器人能否取代人類這種帶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人類是否會成為多余?目前來看,答案暫時可以確定為“NO”。因為,人類依賴大腦來工作,是機器人發展的規劃者、控制者和監督者。但是,如何平衡由機器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倫理沖突,將成為人類需要面對的一道長期命題。

          近段時間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熱門,從騰訊的小冰機器人到百度考霸都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產物,在全球范圍內,還有其他四家公司,google、IBM、facebook和微軟對此也抱有濃厚興趣,由些作為自動化領域的專業媒體推出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應用專題》來幫助廣大讀者認識這個即將顛覆未來前沿技術。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富裕县| 宁化县| 康乐县| 金昌市| 鸡西市| 沿河| 牙克石市| 新邵县| 万全县| 方正县| 松原市| 铁岭市| 兴仁县| 曲靖市| 铜梁县| 桑植县| 龙游县| 交城县| 台江县| 孝感市| 五原县| 富顺县| 桐乡市| 凉城县| 鹤山市| 江阴市| 江油市| 二连浩特市| 通化市| 浦北县| 伊金霍洛旗| 定日县| 林甸县| 宁津县| 尼玛县| 宕昌县| 全椒县| 孝感市| 独山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