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OR時尚?殘酷競爭促智能手環分化
作為智能硬件的急先鋒,智能手環、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曾風生水起,深受創業者和資本的追捧。但伴隨生產的成熟,蘋果、三星等巨頭的進入,以及風投的冷淡,整個市場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即空有噱頭、實用性不足的入門級硬件產品迎來倒閉潮,而以Fitbit、小米、蘋果、Garmin、三星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巨頭,出貨量占據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464.htm雖然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設備出貨量年增67%,但這些可穿戴設備巨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如圖表所示,出貨量前五名分別是Fitbit、小米、蘋果、Garmin、三星和BBK,2016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4.5%、19.0%、7.5%、4.6%和3.6%。

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設備出貨量
作為最早進入智能手環領域的公司之一,Fitbit頂著智能硬件第一股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環、手表廠商的光環,第一季度出貨量480萬只,市占率24.5%,依然占據行業頭把交椅。但不斷暴跌的股價以及低于預期的盈利,表明這家健康追蹤設備廠商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而蘋果則更為慘淡,出貨量從前季度的410萬只驟降至150萬只,市占率為僅為7.5%,滑落至市場第三名。
“所有的輕手環創業都會死掉,我們過去不需要它,現在不需要,將來更不需要一個手環告訴我走了多少步,而功能性手環除外。”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表示。
面對日漸同質化的市場競爭,智能穿戴制造商們也在選擇不同的方式,逐漸聚焦細分市場、細分人群,他們或專注于核心功能挖掘,或與時尚結合,通過更清晰的產品定位,增強用戶黏性。
“在功能上,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會更為豐富,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可穿戴產品。如現在出現的針對兒童市場防走丟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鞋,健康領域的針對人體各項健康指標的監控和預警的可穿戴監測設備。”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靠計步器起家的Fitbit一直深耕健康和健身領域,去年曾收購專門定制健身方案的Fitstar公司,以提升產品的在線鍛煉功能。其著力研發的兩款新產品核心功能都集中于健康追蹤,包括監測心率,還有各種日常活動、睡眠、提供健康總結。
“專一、有針對性一直是Fitbit在產品設計上的原則,一些智能手表給用戶提供的功能太多了,我們始終是關注健康健身領域,在此基礎上再慢慢加深更多智能化的功能。”FitbitCEO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智能手環
在從少數玩家到大眾消費品過渡的過程中,產品的細分愈加明顯。詹姆斯·帕克坦言自己也觀察到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功能分化現狀,針對老年人、兒童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這些領域都有利可圖且取得了成功,但仍需關注最核心的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