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抱蘋果大腿 富士康最壞的時刻還沒到來
要知道,對一個人口眾多的貧窮國度而言,外商投資建廠雖然能解決就業問題,但另一方面,對印度的制造業造成了擠壓與打擊,對印度民族手機品牌市場份額造成侵蝕,必然會面臨印度政府各種政策阻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357.htm在目前的印度市場,蘋果的競爭對手包括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Intex與三星,這三家幾乎主導了整個印度手機市場,另外,幾乎國內所有的主流廠商都將印度作為潛在最重要的新興市場。而按照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高端手機在印度很難在幾年內普及。加之印度市場的稅率高企,營商環境糟糕,為保護民族企業,經常策略性調漲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進口稅,這對富士康來說,100億美金巨資砸入與后續的招工生產成本將持續蠶食其利潤,同時還會面臨政策、市場、營商環境等諸多不確定性。
而富士康迫于內地的人工成本與房價高企導致成本太高,正在逐步遷出大陸遷往印度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市場消耗過程產能,但一旦在印度市場等發展中國家面臨市場阻力與利潤回收難題,富士康將步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當然這與富士康面臨轉型難題分不開。富士康一直想從單一的代工企業向品牌性科技企業轉型,但由于本身的制造業基因,員工都是產品線上的螺絲釘,很少參與上游的研發,企業也是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導致整體的創造力匱乏,這與其管理體制與工廠思維模式的困局分不開,導致其一直徘徊在產業鏈低端,因此富士康想一心想進行品牌轉型與升級,卻被企業的制造業代工基因鉗制而導致產品設計與創新能力的基因匱乏。
但明顯操之過急,而且收購的企業都是面臨著虧損的劣質資產,比如夏普2015財年凈虧損或超過8.5億美元,諾基亞裁員不斷,始終無力再布局手機業務。
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填補夏普8.5億的虧損也等于放棄了近20%的凈利潤。而諾基亞幾經轉手,品牌價值已經大幅縮水,有聯想并購業績虧損的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導致手機業務不增反減在先,諾基亞品牌會不會成為富士康包袱也很難說。加之目前蘋果正處于下行軌道,印度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夏普晶面板工廠與相關的生產線止損也更多依賴爭取到蘋果未來OLED屏幕的量產訂單,目前,大陸人工成本與運營成本、制造成本都在抬升,供應鏈競爭加劇,制造業附加值正在削弱,富士康轉型困局更加凸顯。
富士康目前的戰略依然是想抱著蘋果大腿一榮俱榮,進而做了諸多賭博式的業務布局,但未來OLED供應鏈競爭在日漸惡化,加之蘋果未來在印度市場的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供應鏈策略的調整也存在諸多變數,這給富士康的未來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大。因蘋果業績下滑,目前富士康營收與訂單均已經在下滑,但最壞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