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再甜“苦”了產業鏈 供應商遭壓價最多達30%
蘋果正在漸漸失去光環。前不久公布的財報顯示,iPhone的季度銷售首次出現同比下降,而營收也出現13年來首次同比滑坡。隨后,投資者對蘋果的信心開始動搖,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982.htm筆者近期通過采訪調查發現,這些產業鏈供應商最近又被蘋果壓價至多30%,利潤率面臨巨大壓力,其中就包括眾多A股市場的明星公司。
數據冰冷地顯示出蘋果不再是以前的蘋果,蘋果不再“甜”!
“蘋果面臨的直接問題是iPhone 6S產品銷量不及預期,出現約20億美元的庫存,按照每部成本170美元計算,有2000多萬部產品或者等價的元器件需要消化,蘋果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對上游的采購量減少,導致上游供應鏈企業業績承壓。”中金公司一名分析師對筆者表示。
筆者的采訪還獲悉,目前蘋果對主要供應商壓價嚴重,最高零部件壓價甚至達到30%。在巨大的壓力下,目前蘋果供應鏈公司轉型需求急迫,方向主要指向國產手機品牌以及汽車市場。雖然理論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對傳統汽車市場的替代是趨勢,對鋰電池、交互面板、連接線等上游市場產生需求,但從市場表現上看,手機供應鏈上游企業進入汽車市場仍存在較大市場難題。
產業鏈增速明顯下滑
今年一季度蘋果主要供應商企業財報顯示,玻璃蓋板供應商藍思科技一季度營收下滑35%,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129.13%,虧損7400萬元;電池供應商德賽電池一季度營業收入下滑16%,扣非凈利潤下滑42%,電動馬達供應商金龍機電一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20.98%;環旭電子扣非凈利潤下滑32.32%。
據萬得數據對蘋果產業鏈公司最近兩個季度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增速放緩,2015年Q4和2016Q1產業鏈公司營收同比分別變動13%和-1%,這與蘋果公司的收入變動方向吻合,但優于蘋果公司的收入表現(2%和-13%),這主要受益于華為等非蘋陣營的強勁銷售,然而非蘋陣營的毛利率較低。
國金證券的一份行業研報也認為,有些A股電子企業1Q16財報還算可以,但股價不漲反跌,說明市場氣氛不在這里。其實在這之前不久,不少臺系半導體國際級大廠3月份營收都創幾個月來新高,但是這些企業均表示未來前景不明,2Q16淡季效應依然明顯,所以A股企業自然無法逃脫這樣的趨勢。
而蘋果對二季度預期的降低,使得供應鏈淡季在二季度或繼續持續。蘋果在財報中預計二季度營收為410億~430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的4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3%~17%。消化20億美元的庫存且iPhone SE的平均售價較低是主要原因。
保利潤蘋果壓價供應鏈
與此同時,市場盛傳蘋果為了確保自身的獲利,開始對配套供應商施壓,要求零組件全面降價,最高幅度達30%。
“電子零部件都有自然跌價的規律,以往蘋果對供應商價格更新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份都會出現,但我們了解到今年壓價幅度稍大,比較明顯的是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供應商。”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20%以上的高幅度壓價只能出現在芯片這些高利潤行業,國內產業鏈除了金屬殼加工利潤稍高能接近20%,電池、馬達等供應商利潤只有13%左右,壓價對供應鏈帶來一些利潤的壓力,但是蘋果已經是附加值最高的客戶,供應商也只能承受。”該分析師認為,蘋果對零部件供應商價格調整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引入新的供應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