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背景下的德國企業創新之道
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需,它消除了稀缺資源瓶頸和生產要素報酬遞減問題,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和源泉。隨著研發重要性的日漸明顯,全球企業在研發投入上一年高過一年。繼2014年10月,中德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之后,德國企業走入了更多中國人的視野,作為推動德國企業走向成功的創新之道成為大家都很想了解的一個話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981.htm全球研發投入在增長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全球企業研發投資排行榜》顯示,2013年全球企業研發投資額較上年增長約4.9%,遠高于凈銷售額2.7%的增幅。其中,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下稱“大眾汽車”)以117億歐元的投資額、23.4%的增幅連續第二年登上榜首,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韓國三星公司和美國微軟公司,中國華為公司排在第26名。預計2014~2016年,企業研發投入將年均增長4.2%。
盡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但是世界各國都充分認識到創新對于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仍在大幅度增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15年科學報告:面向2030》,2007年至2013年間,全球研究與發展的國內支出從11320億美元增加至14780億美元,增幅達31%,超過同期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其中,中國研發支出占全球研發支出總額的20%,超過歐盟和日本,升至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的28%。
過去幾年,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認識到科技創新對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國家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以美國為例,2009年以來,美國先后出臺了《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制造業促進法案》《國家先進制造戰略計劃》等一系列加強創新、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法律和政策,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美國制造業強勢復蘇,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一系列新興技術領域,展現出其領先優勢和產業化前景。
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政府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并推出《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從而迅速在全球掀起了“工業4.0”概念的熱潮,勢頭有蓋過美國的趨勢。
“創新”是德國企業繼“嚴謹”之后的一個標簽。德國人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決定企業前途命運的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不能把握的客觀因素。因此,德國企業對研發投入毫不吝嗇,研發經費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位居世界前列。
“公司的成功及其長遠發展在于我們的創新能力。我們擁有專精于各自領域的員工,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將創新轉化為企業成功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曾表示。2015財年,西門子擁有大約3.21萬名研發人員。
西門子財報顯示,2016財年西門子將投入近48億歐元用于研發,這一金額與2015財年相比增加了約3億歐元。至此,西門子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相較于2014財年增長近20%。所增加投入的主要部分將被用于自動化、數字化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統領域的研發工作。
德國企業的創新之道
為了在2018年超越豐田,成為世界頭號制造商,大眾汽車十分重視在專利和創新上投入。從上述的《2014年全球企業研發投資排行榜》中大眾汽車連續兩年位居榜首可見一斑。
日前,美國媒體根據普華永道數據整理出2015年汽車行業公司研發投入排行榜,大眾汽車以153億美元獲得第1名,超過豐田和本田的研發投入總和。
大眾汽車前首席執行官馬丁·文德恩曾表示,高層次的創新是提高駕駛性能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大眾汽車擁有46000名研發人員和超過10000名IT專家。長期以來,大眾汽車始終緊密關注新能源汽車,產品、生產、銷售數字化,社會變革等與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話題。這些要素正在改變,或從某種程度上重塑汽車的角色。得益于傳感技術與移動互聯,大眾汽車集團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聯網車型。此外,大眾汽車集團還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低碳排放車型陣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德國企業的研發中,西門子的研發模式別具特色。在研發上,西門子十分注重與初創企業的合作,推出了三種模式,與初創企業合作,成立初創企業,投資初創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