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買買到裁裁裁 Intel未來何去何從?
7.下一代平臺不止一個方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620.htm現在資本市場追捧的是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亞馬遜、Netflix、特斯拉等公司,英特爾、IBM、惠普、雅虎等曾經的老牌熱門公司都深陷轉型的泥沼。英特爾把轉型的希望押注在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業務,看起來和IBM差不多,或許因為他們都是硬件領域出身的緣故。然而,對于大型公司來說,想轉型不是那么容易的。目前,Intel結合趨勢和自己的專長,將重點投向了物聯網和云計算,應該說是最合適的,也算摸著石頭轉型。
2016年,消費電子市場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預測,由于中國手機市場走向成熟,智能手機在2016年的增長率將從兩位數降至個位數。人們開始搜尋手機之后的下一個機會。
跟ARM、高通等廠商一樣,英特爾也認為物聯網是未來。但與Facebook等企業不同,英特爾又覺得,未來爆發的不會是虛擬現實頭盔這一種平臺,而是像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那樣,出現無人車、智能家居、無人機等大量計算平臺。
“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500億臺互聯互通的設備,而目前,這類設備一共只有150億。”這是英特爾高管經常在演講中使用的數字。
為了不再錯過這一市場,英特爾正大力推廣Curie芯片模塊和RealSense實感技術。Curie是一個紐扣大小的芯片模塊,可以安裝在滑板、服裝、眼鏡等物件上,形成物聯網。實感技術則主要依靠幾個攝像頭對外部環境進行3D掃描,從而讓機器能夠感知物體的深度。
自從2014年在CES上首發之后,實感技術便成為英特爾推廣的重點。英特爾感知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鮑克勤表示,實感技術潛力巨大,因為一旦機器能以3D的視角看世界,就好像動物有了兩只眼睛,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將更為全面。在今年的CES和IDF上,英特爾都拿出不少實例,包括幫助無人機識別障礙物、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身份驗證、根據臉部表情變化來感知人類情緒等。
實感技術的市場應用需求當下仍在培育期,今天的物聯網也只有在一些“點”上的成功,還沒有由點及面,還在起步的早期階段。物聯網的很多技術都已存在,但問題是成不了消費者的剛需,許多商業模式無法落地。CEO科再奇也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物聯網的布局只能是長期。他以無人汽車為例說明,物聯網有一定的開發周期,即便現在開始設計,最終用到車上也已是2018年了。
8.成功or衰落?從IDF窺未來
已經開始調轉航向的巨輪Intel未來究竟是走向更大的成功還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一時間是很難判斷的。既不能低估英特爾的強大能量,也不能保證轉型為其帶來重生。裁員對Intel而言并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兒,但能否押對產業的方向、踏準市場的節奏,才是Intel最大的課題。
剛剛結束的IDF上,Intel竭力成為智能互聯與創客產業的推手,將“萬物數字化”、“云計算”、“智能互聯”作為了三大發展創新的重點。在不斷提高原有芯片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智能互聯網的生態系統。
紐扣大小的英特爾Curie開發平臺的巨大潛能
居里平臺能夠捕捉詳細數據,包括高度、旋轉、運動軌跡等,并且用直觀的圖案信息表現出來。這得益于它擁有強大計算力,并且集成了圖案匹配引擎。IDF上演示了武術大師佩戴內嵌Curie的手環腳環,再出的一招一式,居里就可以讀出她的每一個動作的名稱:格擋、出拳、側踢……居里平臺的知識生成套件將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屆時創客產品的開發將變得更加簡單直觀,創意的想法將很容易變成原型產品。

英特爾實感技術帶來最勁爆的信息
實感技術從誕生起就是英特爾的明星產品,將傳統的平面圖形捕捉,變成了3D圖形的捕捉,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電腦、平板、手機等個人消費產品上。但是該技術的未來前景不僅于此,它的研發原理來自于人眼,現在英特爾要將這雙電子眼賦予機器,讓它們看清世界。
針對最新機器人的開發,英特爾已經啟動交鑰匙計劃,將英特爾實感技術做成開發套件,發給在機器人領域有所企圖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了地面行走的實感機器人開發套件,它包含機器人開發板和R200攝像頭,目前這套套件已經可以提前預定。例如,CES上亮相的明星機器人Ninerobot公司生產的賽格威,就是使用這款套件搭配Atom處理器開發的。賽格威機器人可以識別跟它說話的對象,并且實現對話、跟隨、動作識別等各種功能。
當然除了地面行走的機器人,英特爾還給無人機廠商推出了類似的套件,它的名字叫做AERO。AERO平臺提供了開發板+SSD存儲+LTE通信模塊+英特爾實感攝像頭的組合,尤其是它的開發板,提供了100針的自定義接口。這就意味著開發者可以有充分的空間,為無人機做各種個性化的定制。
IDF同期,英特爾還舉辦了英特爾智能硬件大賽第二季的十強首秀,充分展現了“爆米花”的創新活力。大賽由英特爾硬享公社發起,自去年底啟動以來,吸引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學生、創客社區成員、初創團隊在內的創新人士,他們利用英特爾技術與平臺,將各種奇思妙想轉化成為現實應用。
與第一季大賽不同的是,英特爾提供了更豐富的技術資源支持,包括Curie模塊、Genuino 101開發板、Edison計算平臺、基于凌動處理器的開發板等。此外,大賽不再由英特爾獨立舉辦,而是聯合五十余家合作伙伴聯合招募的方式進行,合作伙伴涵蓋了智能硬件產業鏈的核心領域,包括專業媒體、創客空間、創新社區、孵化器、生產制造廠商、工業設計、銷售渠道、軟件開發商、云服務平臺、風投機構等。
大賽自去年底啟動以來,共收到1200個創新項目,涉及16個應用領域。這些項目基于英特爾創新技術,無不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經過專家評審,十個產品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十強。我們來看看哪些項目獲得了最高的創新嘉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