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電三巨頭的戰略選擇與突圍
從近年美的集團的大動作來看,它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選擇了向格力學習,投入大量資源在技術、質量和精益生產等領域,此外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使得其基礎不斷夯實;另一方面是與小米、安川等企業展開戰略合作,美的集團在熱門領域和企業的互聯網+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此外,最重要的是,美的集團高層也在學習海爾的長處,將資源投入到前沿領域,在全球品牌戰略、全球化渠道經營、全球化資本運作方面也是成績斐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90420.htm由于美的集團本身在公司治理方面領先于國內很多大型企業,再加上職業經理人制度非常成熟,人才體系非常發達,人才成長速度超強,各類激勵非常到位,人才年輕化能力首屈一指,其人才競爭力自然非常突出。
無論是技術創新、金融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經營創新,都離不開有效的人才支撐力。而這一點,美的出人才的能力,在家電企業里面無人能比。所以,美的集團在未來的發展,具有更加渾厚的支撐,業內人士可以樂觀其成。
海爾集團放眼全球
截至目前,海爾集團是中國全球化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其在管理領域里的創新顛覆能力更是遙遙領先,也是中國最早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大型家電企業。
無論是在管理研究界還是家電界,海爾集團的創新思想、創新能力與創新體系極其強大。海爾教父張瑞敏的管理造詣、創新實踐以及創新成果,完全可以與世界級企業家以及卓越的管理學者并肩而立。而且,海爾集團擁有的這種戰略制高點,屬于企業的獨特競爭力,完全不可復制。
如果說格力、美的對外一直是保持進攻的態勢。那么,海爾則是以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著稱,其正在踐行的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和用戶個性化,其主張“全球都是他的人力資源部和技術研發部”理論,并提出了網狀發展和商業生態圈和諧發展等戰略視野。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海爾集團的戰略,正在以全方位的開放將企業隱形在背后,將自己從競爭藍海中脫離出來。我們既可以看到它在市場上的存在,也可以看到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但我們更看到它在無限延伸、無限開放和無限合作。
在不遠的未來,格力、美的或者其他企業在拼命廝殺,而它們可能發現無法判斷海爾究竟是敵是友。海爾讓對手無處發力,或者根本就沒有對手,這才是最可怕的競爭力。當格力和美的爭相與日本企業合作及并購的時候,海爾早已經走過了這個歷程,開始大手筆收購GE家電,而海爾的全球化視野與經驗,又更容易將此部分價值競爭優勢在全球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