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突破極限:又一世界之最折服美俄
從2009年內蒙古3.6萬噸垂直擠壓機擠出第一根厚壁無縫鋼管打破國外壟斷,到2015年青海6.8萬噸擠壓和模鍛雙功能重型壓機擠出世界第一長度的無縫鋼管實現國際領先,短短幾年技術創新突破,我國自主生產電力用高端耐熱無縫鋼管替代進口并躋身國際市場的夙愿正在成為現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146.htm“聯手清華大學5年攻堅克難,世界首臺6.8萬噸重型壓機能夠完成95%以上的航空模鍛件的生產,首根碳鋼無縫鋼管長達12.8米,直徑630毫米,壁厚110毫米。”近日發布這一消息的青海康泰鍛鑄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備受矚目,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安杰告訴記者,6.8萬噸多功能壓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具備模鍛和擠壓兩個功能的最大噸位的壓機,可擠壓生產核電和高參數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高合金、難變形、大口徑厚壁新型管材,也可鍛造出航空、航天工業等領域大型和特大型鈦合金、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金屬等難變形鍛件。

為什么要自主研發大噸位重型壓機生產厚壁無縫鋼管?世界第一長度意味著什么?
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是60萬千瓦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項目必不可少的裝備,其制造依賴于重型壓機,然而重型壓機的制造技術卻長期被國外壟斷,我國一度只能高價進口。作為裝備大國、電力大國,只有打破這樣的尷尬處境才能真正在國際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不僅如此,制造萬噸級重型設備標志著一個國家的制造能力,涉及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等諸多技術難題,屬于“極端制造”領域,成功雖極其不易,但沒人不想搶占先機。對已經積累了深厚技術經驗的中國來說,打破國外壟斷只是階段性成果,領先國際水平形成絕對優勢并掌握市場定價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據了解,截至目前,6.8萬噸重型壓機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1億元,完成了壓機工藝主輔設備安裝及調試。在2015年的四次試制過程中,6.8萬噸壓機均成功擠出長度超過14米的厚壁鋼管,尤其是高合金、大口徑鋼管的調試成功驗證了壓機當初設計的擠壓功能和各項技術數據已達到設計指標,也證明擠壓功能已經滿足生產要求。
作為完全自主研發的建設項目,企業的更多突破也豐富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內涵。安杰介紹,在擠壓工藝完成過程中,一線技術人員解決了壓機鐓粗、穿孔前的外表面除鱗問題以及壓機擠管前的外圓及內孔的玻璃潤滑問題,為成功擠出世界第一長度鋼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外國人嘆為觀止: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制造”
曾經,綠水青山間,一條蜿蜒的河硬生生阻隔了兩岸人的往來,貴州甕安周邊的人們想去一趟貴陽,得繞好遠。如今,幾分鐘就可以跨河到達彼岸。從甕安到貴陽,原本160公里的路程,一下子就縮短到36公里。

還有兩周,世界第二高橋——中國貴州清水河大橋將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座橋左右連通,整個畫面因此變得完整。
不僅安慰了當地人的心,也讓國人贊嘆。
就連英國媒體近日也刊登報道了這一宏偉工程:這座橋橋面至谷底深達406米,主跨1130米,花費2年、耗資15.4億完成。中國,正以未來世界領導者的身份開拓前進,每個人都在討論“中國制造”,然而西方每個人用的東西卻又是“中國制造”!
盡管周三(3月30日)公布的小非農數據表現強勁,但耶倫昨日的對加息保持謹慎態度的評論讓市場充分領略了“鴿皇”的威力,日內美元多頭依然心有余悸不敢輕舉妄動。耶倫的講話提振了全球股市的表現,隨著避險需求削弱現貨黃金漲勢“夭折”轉而下滑。金融界終于即將迎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市場終于即將迎來本周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非農將成為本周的“壓軸大戲”。市場普遍樂觀看好本周非農報告,但非農數據可謂十足的“神經刀”,非農數據曾經兩度讓市場人士“大跌眼鏡”,而在市場較為悲觀的情況時又意外強勁,這些報告均引發匯市巨大波瀾,本月非農能否再度引爆市場?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評論